首批5个国家公园全部拥有了“户口本”

夯实产权基石:从国家公园到美丽中国
给自然资源上“户口”,不止于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铺开,从5个国家公园到国际重要湿地,从大江大湖到国家重点林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已在全国星火燎原。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共有1057个重点区域相继完成登簿,总面积达32万平方公里,覆盖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无居民海岛等各类自然资源。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明显提速,431个重点区域完成登簿,占已登簿总数的四成。今年6月,太湖完成确权登记,标志着唯一由中央直接行权的湖泊完成登簿,7月西藏米堆冰川确权登记已发布公告......一本本绿水青山的“户口本”,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类自然资源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产权支撑。
清晰的产权,是保护与发展的基石。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两项重大改革任务,持续提升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一是蹄疾步稳,着力拓展自然资源登记覆盖面。“十五五”期间基本完成新设立的国家公园、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重要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登记,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国家重点林区、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海域和无居民海岛等自然资源登记,力争实现登簿面积一百万平方公里。二是深化改革协同,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和自然资源管理全局。与生态文明相关改革协同推进、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将登记成果及时纳入“一张图”产权底板。进一步强化登记成果服务应用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生态保护补偿、国家公园建设等相关领域,发挥好确权登记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链条中的作用,努力擦亮美丽中国绚丽底色。三是深化探索,完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和工作体系。健全完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技术标准,研究制订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规程和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技术规范。及时总结实践探索的成功经验,推动上升为法律规范。同时,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政策制度执行力,确保登记结果真实有效、权威公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