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图片开云online(中国)>

从“酱油湖”到“候鸟天堂”:乌梁素海的绿色蝶变

2025-10-14 08:51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6月4日,一只白鹭飞过乌梁素海。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刘广孝说:“现在鸟不怕人了,我们的保护意识也提高了很多。过去快艇一跑完一股臭味,现在没有了,而且人们都能下水游泳,前一阵子还举办了游泳比赛。”

生态治理带动了整个流域的绿色转型。为解决渔民就业问题,当地将原渔业公司职工进行分流安置:一部分安排到旅游项目,一部分从事公益性护湖工作,一部分参与菌包生产等产业。

乌梁素海天星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海振介绍,景区现有14个旅游项目,年收入约1000万元,带动就业150多人,旺季单日最高接待游客5000多人。“我们选择的都是不破坏生态的项目,比如小船都用电,没有污染也没有噪音。”马海振说。

治理成效也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积葭科技董事长张丙坤带领企业将乌梁素海的芦苇变废为宝,每年收购约6万吨芦苇制作环保建材,2024年产值达到1.7亿元,收购价格从去年的350元/吨提升到今年的400元/吨。积葭科技在当地的工厂直接提供150个就业岗位,95%的雇员为当地人。

芦苇收购对乌梁素海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芦苇必须要年年割,否则第二年就长不好。”张丙坤解释说,如果芦苇不及时收割,冬季会在湖中腐烂,产生内源污染,影响水质。通过企业收购利用,既解决了芦苇滞销问题,又有效减少了内源污染,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  1  2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