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图片开云online(中国)>

更前沿、更深入、更开放——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观察

2025-09-26 10:12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长沙9月25日电 题:更前沿、更深入、更开放——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观察

新华社记者谢奔、刘芳洲

无人机变身“快递员”,人形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智能手表搭载“北斗语音消息技术”……9月24日至25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省株洲市举行。记者在会上观察到,随着北斗规模应用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北斗+”和“+北斗”正与经济社会加速融合,深度赋能千行百业,不断拓展全球合作新空间。

9月24日,观众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参观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更前沿:持续探索融合创新

在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展区,新发布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芯片备受关注。“这款自主研发的芯片在性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能更好满足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小型化终端需求。”梦芯科技产品经理黄杰告诉记者,新产品卫星信号捕获速度提升近20倍,功耗降低40%,最高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

北斗系统高精度定位、纳秒级授时等先进技术能力,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发展中应用潜力巨大。不少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瞄准这一趋势,发力探索融合技术创新,拓展“北斗+”应用能力。

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现场,观众在观看一台人形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我们正在‘北斗+5G高可信时空服务能力’领域加大研发攻关。”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张涛说,结合多源融合定位技术优势,可实现北斗广域覆盖和室内定位,将更有效支持矿业采掘、交通隧道、智慧物流复杂场景需求。

“背上‘时空算力背包’,人形机器人可以自主规划路线,精准感知户外位置。”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展示的人形机器人格外吸睛。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时空算力背包”融合AI等前沿技术,相当于给机器人配备了负责感知、推理和行动的“小脑”,将加速机器人从专用场景走向复杂空间。

峰会期间发布的《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指出,北斗系统正加速与5G/6G、卫星互联网、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这一融合发展将形成支撑未来时空信息服务的核心技术基石,为智慧交通、应急管理、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9月24日,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观众(左一)在拍摄配有北斗技术的共享单车。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更深入:深度赋能千行百业

本次峰会设置“室内+室外”两大展区,展示了上千个应用示范场景;现场首发33项北斗相关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

记者在现场走访感受到,北斗已经深度融入多个行业,激活发展新动能。由湖南精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湖南省北斗+无人机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已接入7300余台植保无人机及北斗终端设备,可实现全流程作业监控、作物生长监管等功能。“在北斗厘米级定位能力支持下,无人机功能更多元、作业更高效精准,将有力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精飞智能品牌负责人熊伟告诉记者。

“以北斗为基石的空间智能,已融入高德的各项产品。”高德地图董事长刘振飞介绍,企业推出的交通视觉语言大模型,在北斗技术加持下,帮助用户提前3公里就能获知前进路线上的拥堵情况,并主动推送最优决策。

观众在了解配有北斗技术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从行业应用到大众消费,愈加成熟和先进的北斗技术大放异彩。峰会现场,一款内置北斗定位芯片的登山服吸引不少观众体验。这是由华镁钛(湖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产品,衣服内置柔性可穿戴直连卫星终端,具备高精度定位、轨迹追踪、一键救援等功能。

搭载“北斗语音消息技术”的智能手表、可以实时感知骑行状态的共享单车……记者了解到,北斗技术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共享出行等大众消费市场的应用不断拓展,在各类终端中占比已超七成。北斗正从“天边”加速来到“身边”,赋能美好生活。

更开放:加速拓展全球合作

北斗国际“朋友圈”正不断扩大。数据显示,目前北斗系统服务能力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其中14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北斗系统相关服务及产品,进入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

在沙特阿拉伯,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为超级工程建设提供厘米级施工定位;在突尼斯,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农机飞驰田野……峰会期间举办的第五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上,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金名介绍了北斗系统的海外应用案例。

观众在参观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聚焦新场景、新需求,为不同国家提供特色应用路径和发展模式,是北斗“走出去”的新趋势。蓝皮书指出,北斗出海正加速从“设备出口”向“技术协同、标准互认、生态共建”转型升级,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球、高效可靠的高精度服务网络。

杜金名表示,期待与阿拉伯国家共同建设北斗高精度时空信息底座,共同构建本地化运营服务体系,围绕能源矿山、精准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打造创新标杆应用,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北斗“走出去”的务实举措,收获多方认可。巴基斯坦一名参会官员表示,北斗在当地有效助力农业现代化,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建设更安全的道路和更具韧性的社区。

记者从此次峰会了解到,中方将加强开放融合,深化推进成果共享,巩固拓展中非、中国—中亚、中阿、中拉等北斗应用合作机制,支持与更多国家深化合作,加快推进北斗服务、产品落地,造福各国人民。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