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本网独家>

从“小病靠拖”到“15分钟健康圈” 粤桂协作重塑瑶乡医疗生态

2025-10-31 16:13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白韵之) “能回到家乡工作,守护乡亲们的健康,我十分开心!”24岁的村医罗胜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弄山村的乡村医生,在这里工作四年来,他已成了村里2000多位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东山乡地处大石山区,距离县城40公里。险峻的山势不仅阻碍了村民走出去的脚步,也影响了他们就医观念的更新。罗胜文介绍,“过去由于医疗条件落后,村民普遍缺乏健康意识,‘小病拖、大病熬、重病才往医院跑’是常见现象,往往因此延误治疗时机。”2022年,从河池卫校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四年来,罗胜文走遍了弄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为村民解决看病难题。

在村卫生室工作,罗胜文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价值,但也面临不少困难。“以前的卫生室空间狭小,药品、档案和生活用品堆在一起,村民看病、医生工作都很不方便。”他说,“因为卫生室不具备居住条件,我住在20公里外的乡政府附近,出诊往返耗时费力。”

image.png

罗胜文为村民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讲座”

2024年,在粤桂协作机制推动下,罗胜文和弄山村乡亲们终于迎来了全新的村卫生室。在这个128平方米的空间里,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资料室以及医生起居室一应俱全。“新卫生室功能分区明确,工作起来方便快捷,村民也愿意来看病了。我住在村里,可以随时为村民服务……”说起新卫生室的好处,罗胜文如数家珍。

如今,罗胜文在新卫生室能够更好地开展基层医疗服务。村民常见的感冒发烧、劳损扭伤、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等,都能在这里得到及时诊治。针对村民健康意识薄弱的问题,他用瑶语开展健康讲座,传播卫生知识,转变乡亲们的健康观念。他还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测量血压、监测心率,提供用药指导。

image.png

深圳大鹏援建弄山村卫生室

弄山村卫生室的焕新,是深圳大鹏新区帮扶巴马提升乡村医疗水平的一个缩影。在东西部协作政策的推动下,2016年,深圳大鹏新区与巴马县建立结对关系。巴马紧抓粤桂协作机遇,大力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系统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条件:改造升级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急救中心,提升急诊救治能力;在东山乡新建4层医务楼,增设门诊、住院部、中医馆等功能区,病床从6张增至40张,年接诊量超1万人次;改造甲篆镇中心医院业务楼,开放42张病床,服务本地村民和外来康养人群;在四个偏远乡镇新建和改造9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截至目前,巴马全县88个村均配备标准化卫生室,118名村医实现乡村全覆盖,构建起“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改善巴马基层医疗硬件设施仅是医疗帮扶的第一步。粤桂协作还积极助力巴马提升医疗设备水平,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引进了健康巴士、中心供氧系统、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等先进设备,有效补齐设备短板,提高急诊急救水平。同时,探索建立“1+N”传帮带机制,构建本土人才双向培养体系,为巴马培育一支“带不走、技术过硬、品德高尚”的医疗队伍。

随着深圳大鹏新区与巴马协作持续深化,巴马公共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基层群众看病有了坚实的“医”靠。

【责任编辑:白韵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