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开云网页版页面>

抓好民生保障,稳岗促就业(民生一线)

2025-10-31 09:28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要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多渠道挖掘潜力,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当前我国就业工作有哪些亮点?社会保障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10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三季度开云online(中国)发布会,请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

稳就业政策为企降本超千亿元

“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9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开云online(中国)发言人崔鹏程说。

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得益于就业政策持续加力——

真金白银加大就业支持。前三季度,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1384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96亿元,支持培训等促就业支出166亿元。延续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向14万户企业发放扩岗补助9亿元,惠及60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优化调整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倾斜支持急需紧缺职业(工种)。

创业带动就业激发活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出台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推广“科技成果+创业”“产业发展+创业”“职业技能+创业”“民生需求+创业”等模式,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开展“一赛一展一对接”活动,吸引7146个项目报名参赛,促成创业项目意向投资25.1亿元。

重点群体就业精准施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视频会议,实施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组织求职能力实训营,推进百万见习岗位募集,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组织实施2025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各地共招募“三支一扶”人员4.25万名,比中央财政支持招募计划扩招8000余名,新招募人员已上岗服务。加强农民工稳岗服务,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开展失业人员集中帮扶,提供“就业政策、培训项目、市场岗位、招聘活动”4项服务。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累计参保超2200万人

社会保障方面,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4亿人、2.48亿人、3.04亿人。1—9月,3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69万亿元,总支出6.04万亿元,9月底累计结余9.85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国社保制度更加完善。人社部门稳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支持困难地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取得积极进展,11家平台企业在17个省份接单人员被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截至9月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累计参保人数超过2200万人,有效发挥了对职业伤害特别是重大伤亡事故的保障功能。

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完成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重点向养老金水平较低人员倾斜。各地区调整增加的养老金已发放到位,惠及约1.5亿退休人员。自7月1日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20元,惠及城乡老年居民约1.8亿人。目前,北京、吉林等13个省份在中央提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本地基础养老金标准。各地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帮扶政策,1—9月共为2015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

社保卡功能持续拓展。截至9月底,全国持卡人数达13.9亿人,覆盖98.9%人口,其中11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推进育儿补贴通过社保卡发放,升级电子社保卡APP英文版,方便来华工作外国人使用。

10月23日至29日,“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在全国开展,截至28日,已举办线上线下座谈、直播、宣讲等活动2万余场,发放社保政策服务的各类材料600多万份,直接参与群众近千万人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翟燕立介绍,各地社保部门走进社区、乡村、企业、校园,聚焦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农村居民等重点群体,把参保登记、资格认证、待遇测算、转移接续、工伤预防等高频社保便民服务事项送到群众身边。

“十四五”以来共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

技术技能人才工作方面,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颁布了应急救援员等51个国家职业标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翟涛介绍,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出的规定。

发布国家职业标准,将对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劳动者职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国家职业标准为劳动者明确了职业发展路径,也提供了晋升职业技能等级的依据。在很多用人单位,员工的薪酬等级、岗位津贴等,都与职业技能等级直接挂钩。制定国家职业标准,可以激励劳动者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技高者多得。

“十四五”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立完善国家职业标准开发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共颁布了328个国家职业标准。前段时间,新组织开发完成的农产品经纪人等95个国家职业标准正式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

翟涛分析,这批国家职业标准主要有3个特点:

一是满足新职业快速发展需求。新职业发布后,相关行业供需两旺。人社部门加快新职业标准开发,这批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等9个是近两年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

二是满足重点领域急需人才培养需求。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一些新兴领域的人才需求旺盛。人社部门加大了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职业标准开发力度。这批国家职业标准中,有37个属于重点领域,包括先进制造类、数字经济类、绿色经济类、交通运输与低空经济类等。

三是满足民生领域紧缺人才培养需求。当前,养老护理、婴幼儿托育、家政服务、生活服务等民生领域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社部门持续开发民生领域相关职业标准,这批国家职业标准中,有51个属于生活服务类,占比53.7%。

据介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加快国家职业标准尤其是新职业标准开发速度,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的作用,惠及更多劳动者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

【责任编辑:王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