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发展报告发布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与罗兰贝格联合发布《汽车后市场连锁企业发展报告(2025年度)》(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24年,汽配供应链企业增长最为显著,门店扩张速度远超维修保养与洗车美容领域,核心驱动力来自新能源车维修对“即时配件供应”的需求激增,以及下沉市场汽配网络的快速铺设。超大型连锁(>2,000家门店)因门店基数大,新能源服务门店总量可观,但实际业务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核心瓶颈在于“三电系统授权资质”与“技师培训成本”;中型连锁(200-500家门店)呈现“两极分化”,部分领先企业依托自身禀赋及区域资源优势,实现新能源服务全覆盖,聚焦“电池检测、充电服务”等轻资产项目;也有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难以开展实质业务。
报告提到,2025年,县城及以下市场的洗车美容门店将迎来增长,汽配供应链与维修保养门店也将逐步下沉。超大型连锁凭借“标准化体系”加速布局县域市场,聚焦“快保+洗美”组合业务,适配下沉市场需求。
报告指出,未来,汽车行业将形成“全国性连锁主导、区域性连锁补位”的格局。全国性连锁聚焦“全品类、标准化服务”,区域性连锁则偏向于深耕“细分需求”(如高端车维修、汽车改装等)。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汽车保有量与后市场价值仍保持较高增长,成为行业增长的关键动力。
报告建议,汽车企业按“轻资产到重资产”分层布局,从通用服务(如刹车检查、冷却液更换)全面铺开,逐步向电池基础检测、“三电”深度维修领域拓展,其中核心维修业务可通过与主机厂、电池厂合作突破资质瓶颈。企业可通过远程诊断精准识别用户需求,结合新媒体营销降低获客成本;依托AI预检系统提升技师服务效率,通过智能调度优化订单分配;实现便捷结算提升用户体验,强化用户粘性。
报告认为,汽车电动化趋势重塑了汽车后市场客户结构,主机厂、电池厂商、保险公司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企业需兼顾他们和C端(个人)的需求。传统快修快保需求逐步收缩,洗美精品、专业钣喷等新兴业务增长迅速,企业需拓展服务边界,在“标准化基础”上打造差异化优势,形成独特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