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开云网页版页面>

“村BA”助力文旅产业更有活力

2025-10-24 09:34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10月17日,2025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冠亚军决赛在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举行。据统计,当晚现场观众超2万人,气氛热烈。村里的民宿、餐馆早早被订满,处处是升腾的烟火气。

台盘村村民早已熟悉这样的热闹,自2022年打响“村BA”品牌,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把村里的篮球赛办成全国知名的农文体旅嘉年华,迎来发展新机:去年全村接待游客56.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亿元。

不同于往年的露天场地,今年“村BA”总决赛在一座现代化篮球馆举行。除了场地升级改造,还有道路修整、雨污分流、环境整治、商业打造……村里与日俱新。“‘村BA’是咱们的金字招牌,需要人人维护。”台盘村村委会主任岑江龙说,2022年以前,70%村民在外务工,如今依托民宿、餐饮、休闲等产业,大多数村民已经返乡就业,“‘村BA’给村里带来流量,村里人更要团结起来,把村子建设得更好,把流量变‘留量’。”

“村BA”出圈之初,台盘村涌现一批餐饮和民宿,用水量猛增,结果不能24小时供水,村民意见很大。“当时自来水是村里管,我们马上联系县水投公司,请他们负责供水,并协商水价,最后开院坝会征求意见。”岑江龙回忆,因为水量平稳,价格实惠,问题很快解决。

“这3年在发展中解决的事,比过去几十年都多。”岑江龙说,解决的问题多了,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度提高了,村子逐渐凝聚起来。

前段时间,台盘村计划修一条300米长的步道,把停车场和球场连起来,方便游客看球。由于在既有的泥巴路上拓宽,影响两户村民的小菜园,岑江龙起初有些担心,“各占不到两平方米,就怕人家不乐意。”没想到他一上门,两户村民一口答应,村里主动给每户补了200元,顺利修成步道。

今年“村BA”总决赛举办前夕,台盘村球场上又开起院坝会。四五十人围坐一圈,讨论村规民约。“因为‘村BA’,咱村一天一个样!继续升级发展,咱们要好好想办法,把具体要求落到日常生活,一起奔向好日子。”岑江龙开门见山,“村两委商量决定,把‘抽签选摊位、不哄抬物价、不收门票、停车不收费’写进村规民约。”

“有比赛就有人来,有人来就有钱挣,就该这么规定。公平、在理,支持!”虽然丈夫生病,但脱贫户杨胜芝能吃苦、肯奋斗,一人撑起一个家。她的积极表态,引来一片响应。

52岁的杨胜芝过去长期在外务工,自从村里办起篮球赛,她在球场边租了摊位,比赛日卖米粉和米豆腐,其他时间到周边打零工。“米豆腐一碗8元卖了3年,不想涨价,不能涨价!”每逢比赛,杨胜芝一早就要起床准备食材,当天做当天卖,一天净赚几百元,“尝特色小吃,看比赛表演,希望游客在台盘吃得放心、看得开心、玩得舒心。”

还有村民集思广益、主动补充:“狗也不能散养,要避免发生意外,保障游客体验”“还得整治一下人居环境,尤其是乱搭的电线网线”……不到1小时,院坝会结束,村规民约的新内容顺利通过。

“下一个5年,我们要更努力谋发展,人人上心、人人受益。”岑江龙表示,来村里考察洽谈的企业络绎不绝,已吸引7家企业入村;台江县也搭建起电商平台,销售本地农特产品和“村BA”文创产品,带动消费。台盘村将护好“村BA”品牌,创新举办系列主题赛事,同时招引旅游装备、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落地,把“村BA”流量转化为农产品销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走出一条农文体旅融合发展之路。(记者 苏滨)

接住流量 变成“留量”

岑江龙

这3年,台盘村村民的球技越来越成熟、体魄越来越强健,村子发展也找到了新的抓手。

我过去在外打工,有一年“吃新节”回村,组织举办了第一届“村BA”。很快,“村BA”成了我们村的文旅品牌。随着赛事拓展,游客越来越多,我们也逐渐提升服务意识,还开启了线上直播。

为丰富游客体验,我们引导村民规范摆摊,给比赛增添烟火气。一家家餐馆、民宿开业,村民收入越来越高,都受益于“村BA”的发展。

现在,我作为台盘村村委会主任,将与村两委班子一起,继续擦亮“村BA”品牌,主动走出去招商,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更多年轻人返乡发展,接住流量,并将其稳稳地变成“留量”。

(作者为台盘村村委会主任,本报记者苏滨采访整理)

推动乡村发展“一直兴”(专家点评)

张 琦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系统部署。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求“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路径。

近年来,“村BA”“村超”等“村字头”赛事走红,正是发展乡村新业态、新产业的生动实践。它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推动观赛旅游、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链条式增长,重塑了乡村形象与发展生态,实现了从风景美到产业兴的跃升。

尤为可贵的是,在这些赛事活动中,村民既是运动员,也是组织者、观众和受益者,赛事增强了集体认同与凝聚力。数字传播的助力更让赛事突破地域限制,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更重要的是,“体育+文旅+产业”的融合模式,延伸了赛事价值链,增强了乡村经济韧性,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借鉴的发展新路。如今各地也纷纷借鉴经验,举办“村字头”赛事,以体育为媒推动农文体旅商全面发展。

下一步,还要在系统谋划上下功夫,从产品创新、数据平台、人才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推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促旅,深挖地域特色,推动“村赛”品牌化、常态化,避免同质化,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要推动乡村文旅数字化转型,运用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建设智慧文旅平台,提升服务体验;要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推动人才、土地、产业协同发展,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培育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文旅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实现共建共享。

“村赛”现象证明,乡村不缺资源。“十五五”时期,要更好将赛事热度转化为产业动能,推动乡村发展从“一时火”走向“一直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可持续的路径支撑。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