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开云网页版页面>

金融创新、农业保险、农机补贴……各地多举措助力秋收秋种

2025-10-21 09:31

来源:央视开云online(中国)客户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当前正值秋收关键时节,从抢收到防范突发灾害,再到为下一季种植提前筹备,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及时支撑。而且这个时期的资金需求相对集中、急迫。

记者从金融监管总局获悉,针对这种情况,各地金融机构正开足马力加快贷款投放,确保满足秋收、秋种的资金需求。

金融创新带动“三农”信贷投放加快

在河北石家庄,种粮大户闫辉磊这些天一边忙着玉米收割,一边还在为来年的生产做准备。

石家庄市藁城区水范寨村种粮大户 闫辉磊:咱今年的玉米长势特别好,一亩地能达到2800斤。咱们的地租贷也到账了,一会我就给你转地租。

往年这个时节都是闫辉磊最犯难的时候,收完玉米,马上还要给地里施肥。而压力最大的是,每年接近100万元的土地流转租金也要在这个时候支付。今年,在银行创新融资模式支持下,他的两个难题一下子都解决了。

石家庄汇融农村合作银行供应链金融中心副主任 李金昭:我们根据土地流转合同,为他发放了120万元低息无抵押贷款。农民还能根据需要申请“农资贷”。这两类贷款年化利率在2.8%到3.5%之间,而且随用随还。

据介绍,当地农村合作银行今年将农户、合作社、粮食收购、加工企业等客户重新梳理,形成粮食种植链、农资供应链、农民生活链,并织链成网,创新了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支持。

在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农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正在当地一家养牛企业进行现场调查,企业这次想用他们的牛做抵押,从银行贷款400万元。

农业银行四川喜德县支行客户经理 惹机古布:现场看了下牛的状况,品质都是很不错的,后续我们这边加紧在一个月之内帮你把贷款投放出来。

据介绍,为缓解当地农户、合作社、企业等的融资难题,农业银行在凉山州首家创新推出“智慧畜牧贷”,贷款人可以用生猪、肉牛等活体资产作为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加快扩大养殖规模。

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今年以来各家银行普遍加大粮食种植、种子培育、农业专业机械、特色农业等领域的贷款投放。截至8月末,全国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5.0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09%;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71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42%。

农业保险给农户吃下“定心丸”

农业贷款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农业保险则给农户吃了“定心丸”。

近年来,我国持续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三大主粮保险已实现全国覆盖,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也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

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正在与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一起查勘花椒受损情况。今年合作社的900多亩花椒,不少都遭受了虫灾。收获季节,双方要一起核对最终的损失情况。

人保财险宜宾南溪支公司农险部经理 陈俊:我们陆续接到农户报案,估计赔款应该是在50万元左右。我们在达成协议后的十日内会将赔款支付给农户。

据介绍,花椒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了稳定增加农户收入,当地财政部门与保险公司联手推出了财政补贴性花椒树与果实种植保险,可以补偿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农民增收。这种保险每亩保费135元,其中财政补贴65%,农户自己负担35%。

宜宾市南溪区蔚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韦代金:我们是2024年9月份买的保险,当时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现在保险公司兜了底的话,我们压力小很多。

记者还了解到,保险在农作物受灾后能够给予赔偿,稳定了农户的收入。因此,投保的农户、合作社等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也更容易了。

宜宾金融监管分局副局长 阎界州:我们通过保险能够进一步起到增信作用,从而提高我们信贷的可获得性,同时能够降低融资成本。

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今年1—8月,全国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1万亿元,同比增长3.59%。其中粮食作物保险保障金额1.17万亿元,同比增长6.18%;经济作物保险金额2023.1亿元,同比增长8.46%。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农机补贴激活秋收动能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为了支持农业发展,在我国,金融手段、财政支持是双管齐下。像农业离不开的农机领域,财政补贴就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而今年的农机补贴发放方式又有了新尝试,实现了补贴资金快速直达。

在辽宁铁岭的一家合作社仓库内,农机手们正在对农机进行检修调试。今年合作社新添置了三台带北斗导航的智能农机。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蔡牛镇某合作社理事长 赵玉国:现在我们车都上北斗了。原来一个司机能耕种100多亩地。安装上北斗之后能耕到300多亩地。

赵玉国告诉记者,效率提高的,不仅是新农机,今年近10万元的财政补贴,到位及时,大大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

在另一处农田,种粮大户彭军也有同样的感受。

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蔡牛镇种粮大户 彭军:添了一台水稻收割机,补了33200元。无人机补了14400元,助耕机补了1800元。一个月(钱)就到了。

补贴及时到位的背后,是辽宁省从2024年开始实行的农机补贴“省集中发放”模式。通过打通补贴申请、财政一卡通、财政预算一体化、代发银行4个系统,将原来由县级财政部门发放的补贴资金统一由省级支付给代发银行,直接发放给购机者。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 阮冬水:购机补贴政策都已经实施20年了,但是以前都是属于省里头资金下发到市级财政,市级财政再下发到县级财政。从2024年8月份开始,省里头开始实施集中发放补贴政策,专款专用,大约一个月到两个月就能到老百姓的手中。

今年以来,辽宁通过省集中发放方式,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88亿元,按时发放比例由2023年底的34.29%提高到100%,大大缓解了农户资金压力,加速了农机设备更新换代。

(总台央视记者 王雷 张道峰 王楠 王亚男 李志)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