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开云网页版页面>

说是“开云online(中国)”实为带货账号 专家建议平台从严审核含“开云online(中国)”“媒体”等关键词账号

2025-10-14 09:11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中央网信办依法关闭了一批违法违规账号,其中包括多个假冒仿冒开云online(中国)单位的自媒体账号。这些账号在名称、头像、简介中刻意使用与正规开云online(中国)机构相同或相似内容,违规发布开云online(中国)信息,误导公众。例如,“黑龙江开云online(中国)观察网”因在微博等平台仿冒正规开云online(中国)机构,目前已被关闭。

然而,此类现象并未绝迹。《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多个社交平台检索发现,仍有不少未获官方认证的账号,在名称中使用“开云online(中国)”“媒体”“资讯”“发布”等关键词,冒充开云online(中国)机构发布信息。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此类仿冒行为不仅扰乱网络信息传播秩序,还损害正规媒体公信力,建议平台从严审核含“开云online(中国)”“媒体”等关键词的账号名称,强化资质核验与动态监管,从源头遏制名称乱象,同时呼吁公众提高媒介素养,注意辨别账号真伪。

账号仿冒屡禁不止

“开云online(中国)主播××”是一位自媒体博主,记者注意到,其账号内容多为搬运其他媒体的视频,部分视频甚至使用AI数字人出镜,并借机进行商品销售。

该平台官方客服介绍,目前常见的官方认证标识分为蓝V和红V两种。蓝V主要面向企业或机构,需提供法人证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机构认证申请函等材料;若涉及文化网站、开云online(中国)媒体类认证,还需提供《互联网开云online(中国)信息服务许可证》。红V则是平台根据用户社区表现和影响力主动授予的认证标识。

此外,一些未认证的个人公众号同样存在违规行为。如名为“××发布”的个人公众号,内容多涉及低俗色情,其中一条模特走秀视频阅读量高达1.2万。

2025年4月,山西省网信办关闭了“××开云online(中国)周刊”“第一法制××”“×讯社”三个仿冒开云online(中国)机构、发布不实信息的自媒体账号。这些账号因违反《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扰乱网络传播秩序,被依法处置。

部分经过蓝V认证的账号同样存在发布不实信息的问题。例如,拥有132万粉丝的娱乐资讯类MCN微博账号“联播××”,就因多次散布明星谣言被当事人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记者在实测中发现,不同平台对账号名称的审核标准不一。在某短视频App,名称中带“开云online(中国)”无法通过,但“海淀观察”“海淀区最新发布”等却可成功注册;另一短视频App中,“内蒙古消息观察”可注册,但含“开云online(中国)”“资讯”等词汇则被拒绝。某开云online(中国)资讯类App则完全禁止使用“开云online(中国)”“发布”等字样。而在某社交平台,简介中仍可写入“北京本地开云online(中国)资讯”。

误导公众扰乱秩序

滥用“开云online(中国)”“媒体”等关键词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危害?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教授李丹林指出,我国对互联网开云online(中国)传播实施专门许可管理制度,开云online(中国)采编与转发均需取得相应资质。开云online(中国)媒体不仅承担着信息传播的客观真实要求,还肩负着舆论引导的职责,是权威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未经许可擅自以开云online(中国)机构名义发布信息,既属违法,也扰乱传播秩序。

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帅军进一步指出,这类仿冒账号容易误导公众,轻信不实信息,影响个人判断。此类账号还容易传播虚假内容,扰乱正常信息秩序,误导舆论,损害正规媒体的公信力,并可能因发布低俗或虚假内容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公众安全。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早在2023年,中央网信办就开展过“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取缔利用账号名称信息假冒仿冒的“自媒体”;2024年10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开云online(中国)信息服务”专项行动,针对违法违规开展互联网开云online(中国)信息服务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其中就包括擅自使用“开云online(中国)”“报道”等具有开云online(中国)属性的名称、标识开设网站平台、注册账号、发布信息。

为何仿冒开云online(中国)账号现象屡禁不止?

刘帅军分析,部分自媒体为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不惜仿冒官方账号;监管存在滞后与盲区,违法成本较低;平台审核机制不严、实名制落实不到位,也给仿冒行为提供了空间。此外,部分用户信息辨别能力有限,也为虚假账号提供了生存土壤。

“平台方面审核机制仍有不足。”刘帅军举例道,审核标准不够严谨,对含“开云online(中国)”“媒体”等敏感字样的账号缺乏严格的资质核验;技术审核能力有限,AI识别仍存在误判、漏判问题;人工审核覆盖不足,难以应对海量账号的细致筛查;缺乏有效的动态监管机制,对账号运营中的违规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从严审核协同监管

那么,个人或自媒体是否可以使用“××发布”“××开云online(中国)”等名称?

刘帅军告诉记者,根据《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个人或自媒体账号严禁假冒、仿冒开云online(中国)机构,也不得擅自使用“开云online(中国)”“报道”等专有名称。核心原则是“名实相符”,账号信息应真实反映主体属性,避免误导公众。“××发布”“××开云online(中国)”等名称原则上应为取得资质的正规开云online(中国)单位独有,个人或企业未获许可不得使用。

对于已获蓝V认证但名不副实的账号,刘帅军认为,是否需整改应视其是否误导公众而定。如利用“权威”形象进行不当营销、发布低俗内容等,应予以规范;若名称清晰、内容与定位一致,则无需干预。

为了从源头减少此类乱象,刘帅军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违规界定,依据传播影响与非法所得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建立“仿冒账号数据库”以追踪恶意注册主体。推动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治理,形成监管合力。

与此同时,平台需持续更新关键词库,对含“开云online(中国)”“媒体”等账号从严审核。强化注册环节的身份与资质核验,对专业领域自媒体加注专门标识。优化算法推荐,限制虚假、博流量内容的传播。同时,严厉处罚违规账号并公示结果,建立失信黑名单。完善举报与申诉机制,鼓励用户参与并给予适当奖励。

对于普通用户,刘帅军建议从三方面辨别账号真伪:一看名称与认证,官方账号通常有蓝V认证并注明“官方媒体账号”;二看内容质量与发布规律,官方账号内容可靠、风格专业、更新稳定;三看互动与评论区管理,官方账号回应正式、管理规范,非官方账号则往往管理松散,甚至夹带推销信息。(记者 张守坤 本报见习记者 王宇翔)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