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开云网页版页面>

无人配送车迈向规模化 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投用

2025-10-14 09:01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没有驾驶员,却能在复杂路况中精准避障;不需要休息,就能实现全天候不间断配送——身形小巧、行动灵活的无人配送车已走入日常生活,或穿梭城市街巷,或服务边远乡村,成为快递物流供应链的新兴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无人配送车,为何能批量上岗?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还需解决哪些问题?近日,记者在产业一线进行了探访。

上新场景,带动产业变革

“无人车行驶中,请保持车距。”上午8点半,韵达快递湖南岳阳市云溪网点,无人配送车准时上岗。约10分钟后,它稳稳驶达一处小区里的快递驿站。

远程解锁、快速卸货、一键启动,驿站工作人员一番熟练操作后,无人车顺利踏上返程。经过半年的本地化测试,目前云溪网点已投用6台无人车,覆盖周边50多个社区,单日配送量上万件。

这边,配送用上新设备;那头,揽收迎来新运力。在江苏无锡市的阳山水蜜桃采摘季,20多台顺丰无人配送车穿梭果园田间,沿着既定线路完成揽收点之间的串联接驳。“这些车通过云端平台进行高精度定位,精准往返于揽收点与网点。”顺丰快递无锡中转场负责人李奕文介绍。

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在北京市顺义区,美团无人车推出了骑手+无人车组合配送模式,用户下单后,先由无人车将批量订单运送至中转驻点,再由骑手完成“最后一百米”的上门配送;在安徽合肥市,一家大型连锁零食品牌的门店提交补货需求后,菜鸟无人配送车即可自主完成从仓库到门店的补货工作。

应用场景不断上新,带来的是多方面的产业变革——

降成本。“相较人工配送,使用无人车的运营成本能降低近一半。”韵达云溪网点负责人姚磊介绍,“随着业务量增长,还能进一步挖掘降本潜力。”

提效率。“无人车与骑手相互配合,让速度和效率不断提升。”美团无人车业务部运营负责人李达介绍,今年骑手每月平均交付订单量比去年增长10%,收入增加数百元。

增价值。“无人车让快递员腾出精力来,有机会从事产销对接、管理运营等,拓展员工和企业的增值空间。”顺丰速运陆运运力规划负责人魏飞翔说。

“充分发挥无人车可全天候运转、弹性灵活、经济环保且效益可观的优势,快递物流已成为无人车最具规模化潜力的应用场景之一。”国家邮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协同产需,打开广阔前景

使用规模越来越大、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无人配送车批量上岗的背后,是产需两端的紧密协同。

看供给端,新石器无人车自2021年获得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上路资质后,发展不断迈向新阶段:去年,该公司的年交付量首破千台;今年,更实现了单月交付量超千台。

看需求端,自2023年部分网点首次投用无人配送车以来,中通快递的无人车队规模快速壮大。截至目前,超2000台中通无人配送车每天在200多个城市运送超20万件包裹,累计运行里程已逾2000万公里。

今年4月,中通快递与新石器无人车签署合作协议,将数字化触角延伸至收转运派各环节;7月,申通快递与菜鸟无人车达成战略合作,携手探索适配多场景的新车型与商业模式。

“技术研发与场景验证同频共振,助力了无人配送车快速步入规模化。”在新石器无人车创始人余恩源看来,无人车企业聚焦整车研发,承担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的任务;快递物流企业则依托完整的仓拣配体系,进行算法优化和模型验证,提供应用土壤,打开广阔前景。

技术与场景磨合适配,不断降低着制造成本和使用门槛。“5年前,单台无人配送车的硬件成本普遍在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现在已降至10万元以内,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10。”余恩源介绍。

“无人配送车驶入现实生活,离不开政策环境的完善。”美团无人车业务部公共事务负责人郎丹表示。

一台无人车顺利上路,需要经过路权开放、牌照发放、配套管理和数字监管等多个环节。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上百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覆盖超80%的主要物流节点城市。今年以来,北京、深圳颁发L4级自动驾驶微型货车测试牌照,标志着自动驾驶货运服务进入多场景、规模化发展阶段。

完善政策,助力数智转型

在不远的未来,无人配送车将驶向何方?不少业内人士给出了他们的预期——

场景更多元。无人配送车正加快从末端配送拓展至干支线物流等多环节。“未来,它将与低空经济、商超零售等新业态深度融合,演化出丰富的应用前景。”中通快递业务创新部高级经理王琪说。

形态更多样。“不同场景需求带来日趋丰富的产品类型,更多符合车规的自动驾驶货车及多种专用车型会不断涌现。”李达表示。

运行更高效。“随着上路运营的无人车数量增多,数据训练模型会持续进化,自动驾驶的流畅度、安全性、可靠性将大幅提升,让无人配送车更好满足多元物流需求,成为城市运力的有效补充。”余恩源认为。

奔赴美好愿景,也需要跨过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多名受访者表示,目前各地试点政策差异较大,企业面临着多次申请、准入权限不一等问题,期待出台国家层面的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以更完善和开放的政策夯实行业发展基础,为无人配送车规模化商用打开更大窗口。

“近年来,国家邮政局相继出台无人车相关研发指南、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提速中大型快递物流车的落地应用。”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靳兵介绍,下一步将印发人工智能+邮政快递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推动无人机、无人车、智能云仓的规模化应用。

另一方面,技术升级仍有空间。“无人配送车迈向更大规模应用,要通过技术创新,更好兼顾效率与安全、可靠性与成本,让更多企业用得起、用得好。”魏飞翔说,比如应对极端天气、突发情况等,需要海量数据积累和算法迭代予以支撑。

路虽远,行则将至。“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量持续攀升,传统物流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效率瓶颈。以无人技术有效衔接供应链各环节,将成为推动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径。”在靳兵看来,无人技术的快速普及,有望优化人、车、货、场等要素配置,助力快递物流业向数智化转型。

记者手记

人机协同 未来可期

无人配送车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是否会大量取代人工,减少就业岗位?

不妨先看当前的应用场景:在繁华都市,无人配送车主要奔忙于网点到门店之间,充当短驳司机的角色,并未替代一线快递员;在广袤山乡,无人配送车上高原、进深山,更是分担快递员压力的好帮手。

长期看,与快速攀升的快递业务量相比,末端运力仍处于相对短缺状态。人机协同、分段履约的创新运营模式,在降本增效的同时,还将助推物流从业者完成从“体力交付者”到“智能运维者”的蜕变。事实上,这样的转变已然发生。在一家快递企业,已有数百名快递员转型成为无人配送车运维员。

回望过去,技术创新往往会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工作机会。以快递物流业为例,自动分拣设备的应用就有力支撑了快递业务量的高速增长,既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带动了万千快递员的就业。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抢抓人工智能新技术、大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快递物流业谋篇布局、主动破局的应有之义。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机协同,前景广阔;数智应用,未来可期。(记者 韩鑫)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