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报告2025》在京出版发行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9月30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发展报告2025》在北京正式出版发行。会议由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王忠宏主持。

图为发布会现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隆国强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发展报告2025》全景式地记录了2024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
围绕报告内容,隆国强总结了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更加突出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必须靠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二是更加突出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推进,各国对技术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创新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发展新动能。报告收录了关于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深入剖析。三是更好落实统筹好“五对关系”的要求。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这五对关系。这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法国前总理、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认为,《中国发展报告2025》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现代性,其中三个亮点至关重要。一是必须保持持续创新的思维。气候变化、数字技术的变革、人工智能的发展等,都将迫使我们不断创新,必须将其作为未来的选择。当今中国社会最令人振奋之处,在于对未来的向往、抉择以及认识到提出明日解决方案是责任。二是面对所有这些变化,必须找到监管之道。“共享”一词在报告中频繁出现。中法两国可以就新技术和所有将引领我们生活的技术制定共享计划。三是关于教育。报告将教育列为优先事项,教育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经历多重变革。中法两国可以就此展开双边对话,共同思考未来教育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表示,《中国发展报告》勾勒了“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以及发展环境的变化,为迈向“十五五”、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发展讲席荣休教授、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彼得·诺兰认为,《中国发展报告2025》生动记载了中国的发展历程。该报告将中国的发展置于全球技术变革空前迅猛的背景下,涵盖了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报告全面阐释了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目标贯穿报告始终,具体体现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关联绿色发展、惠及医疗事业进步与文化生活的日益繁荣和城乡人口流动等多个领域。报告还深刻阐释了创新在中国新发展理念中的核心作用。
上海市委原副秘书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道根提出,《中国发展报告》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客观、务实地把中国年度发展目标直接陈述出来。二是提纲清晰明了,内容分析深入浅出,把思想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得很好。三是在客观把握总体情况的同时又能突出年度发展重点。既能够看到中国发展的特色、关键环节的演进,又能够看到历史逻辑的深层次变化。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驻华高级顾问海博表示,《中国发展报告2025》表明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即将开启的“十五五”时期,中国所做出的选择将决定未来多年的增长、公平和可持续性,经合组织愿意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道继续相互学习的旅程,这个交流不仅是支持中国的发展,也是推动实现更强劲、更公平、更绿色的全球增长。
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副院长陈润云认为,《中国发展报告2025》是一部记录中国发展奇迹的“年鉴”,字里行间展现了中国发展智慧和发展自信,诠释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蓬勃生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吴振宇、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许伟代表作者介绍了《中国发展报告2025》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王忠宏、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李春生、外文出版社总编辑许荣共同为新书揭幕。
《中国发展报告2025》中文版由中国发展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发行。英文版由外文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合作出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