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本网独家>

藏在义乌的“小联合国”:鸡鸣山社区用融合书写中外邻里情

2025-09-28 09:51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开云网页版页面-开云online(中国)

图为鸡鸣山社区大楼。中国网徐林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徐林)在义乌国际会展中心西南侧不到1公里处,有一个充满“国际范儿”的社区——鸡鸣山社区。自2003年6月成立以来,这里聚集了来自29个少数民族的群众与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人员,既是浙江省首个国际性融合社区建设试点,也是全国首个设立社区境外人员服务中心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探究鸡鸣山社区的奥秘,记者走进了这个藏在城市里的“小联合国”。

图为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王校校。中国网徐林摄

“语言相通才能心灵相通。”社区党委书记王校校的这句话,道出了鸡鸣山社区治理的核心逻辑。早在2014年,社区就同步建立境外人员服务中心、开办“家门口的孔子学院”,免费为外籍居民打通“语言关”。截至2024年,汉语培训班已连续开展10年共20期,覆盖34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余人次;搭配多语言学习角、国际创客沙龙等服务,再邀请检察院、外事办等部门开展商贸知识讲座,让外商从“落地”到“融入”无缝衔接。

图为鸡鸣山社区培训教室。中国网徐林摄

图为鸡鸣山社区文创产品展示。中国网徐林摄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破解多元文化治理难题,社区创新走出了一条“以外调外”的路子。全国首个社区中外居民之家自治委员会、“国际老娘舅”工作室相继落地,累计调解经济纠纷330余起;“洋打更”“洋教师”“洋娘舅”等多支国际支援服务队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让外籍居民从“被服务者”变身“治理参与者”。与此同时,国学文化沙龙、中外邻里市集、非遗体验、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轮番上演,在文化互动中拉近中外居民距离,践行着“用国际化的语言让义乌和世界沟通”的社区标语。

图为鸡鸣山社区投票墙。中国网徐林摄

图为记者体验AI家主机智慧康养系统。中国网徐林摄

如今,借助“未来社区”手机端便民智慧平台,鸡鸣山社区的融合服务更添“智慧温度”。从语言帮扶到创业支持,从纠纷调解到文化交融,这个充满活力的“小联合国”,正以“适应、融入、参与”三维服务体系,持续书写着中外居民和谐共生的幸福故事。


【责任编辑:马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