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国际开云online(中国)>

美媒:白宫新宴会厅,建筑风格与国家认同的博弈

2025-08-06 14:16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美国《纽约时报》8月4日文章,原题:特朗普镀金时代喧闹室意味着什么? 当白宫宣布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在白宫东翼位置新建一座面积达9万平方英尺(约8361平方米)、造价2亿美元的宴会厅时,这位向来被认为深谙自我偏好的总统,再次将建筑风格的争议推向公众视野。

建筑风格的政治符号

新增宴会厅的项目由传统派建筑师设计,采用镀金时代新古典主义风格,配有拱形窗户、吊灯和科林斯式立柱等。这座新增的宴会厅看起来更接近海湖庄园的风格,或许还有威拉德洲际酒店的影子。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主题和建筑传承将与现有建筑几乎一致。”但许多建筑保护主义者已对这项新增宴会厅计划的可行性,以及该计划是否会尊重白宫的历史性质表达了担忧。

从美化椭圆形办公室到铺设玫瑰园的地面,再到此次的宴会厅计划,特朗普对白宫的改造与他2020年签署的“让联邦建筑再次美丽”的行政令一脉相承,该行政令试图终结政府建筑中的现代主义风格,也折射出一场关于建筑风格与国家认同的深层博弈。

参与起草特朗普2020年“让联邦建筑再次美丽”行政令的“国家公民艺术协会”认为,非传统建筑“造就了一种退化且缺乏人性的建筑环境”,传统建筑则为人所熟知,因此也更能带来安慰。特朗普计划建造的宴会厅便彰显了自身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观。

建筑风格与意义的流动

在许多右翼人士看来,回归西方传统建筑风格、摒弃“粗野主义”和其他与他们所反对的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的现代风格,是让人们回归更传统价值观的一种方式。特朗普试图重塑美国建筑的意义,并确立某种全国性的认同感。但现代主义建筑因其僵硬的美感、意义的缺失以及与人性的脱节,很难说它能够胜任这项任务。以芝加哥的奥巴马总统中心这个建筑为例,让人根本不清楚它想表达什么,更不用说它意味着什么了。

若回溯历史便会发现,建筑风格与意义的关联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如今备受喜爱的“粗野主义”建筑——耶鲁大学建筑学院,在1969年曾被纵火焚烧,彼时它代表的不是美学成就,而是被当作了某种象征。

在传统与当代间寻找共识

然而,对国家建筑的探索,从来不该是对某个历史时期的简单怀旧。19世纪的欧美建筑界曾陷入“风格堆砌”的误区,将一些建筑形式无目的地重复使用,导致建筑与地域文化、社会意义脱节。直到20世纪初帝国瓦解、独立国家兴起,“国家建筑”的探索才转向更深刻的命题:如何让建筑既扎根传统,又回应时代需求。

加泰罗尼亚建筑师路易斯·多梅内克·蒙塔内尔的思考颇具启示:“只有那些在信念中摇摆、对未来缺乏信心的社会,才无法用不朽纪念碑书写历史。”真正的国家建筑,它不必是新古典主义或现代主义,而是能捕捉民族意识的混合体:既延续古典主义对意义与叙事的追求,又以当代材料与技术回应当下社会的需求。美国国会大厦立柱上刻有玉米、烟草等美国经济作物的图案,而特朗普计划中的宴会厅的设计灵感似乎源于高端酒店,这也承载着某种意义。

美学终究是价值观的外在投射。美学和象征并不能决定政策,美学可以暗示意义与身份,但无法替代价值观本身。在通过行政令确立“国家美学”标准之前,更重要的是凝聚一套共识性的国家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着手通过艺术和建筑来表达它。(作者马特·肖,林煜译)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