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济实践助力共同富裕
作者:齐经民 燕山大学职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职业经济是关于人们从业致富共富的民生经济,核心是合理讲求提高和实现职业效益,从业优质低耗多得满足生活需要,这是职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职业经济学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求富实践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经济学,是以合理讲求提高和实现职业效益为核心的内容体系,要点细分职业资源、职业资本、职业配置、职业劳作、职业经营、职业效益、职业收入消费、职业发展、职业文化等,是一门关于从业致富共富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经济学。职业效益是从业者适应、供给和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职业活动获得的益处,从业者与他人互利共存,他人包括消费者、合作者等,与大家利益分享,致富共富,这样的职业效益符合人生本性,是从业致富共富的职业经济之道。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劳作、协调运营、绿色环保、开放发展、共享利益,坚持高质量标准。顺应从业活动的自然过程秩序,从关系影响职业效益的系列要点做起。职前要重点做好职业资本造就积累,求职要做好职业资源配置选择,职中要做好职业劳作与谋划运营,职后要做好职业收入消费、职业效益评价与职业发展,以及职业文化优化,使职业活动高质量运行和发展,不断发现发明、创造创新,增加财富或增值价值,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贡献。
当代中国社会,分工协作的经济纽带与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紧密地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从业者在与消费者、合作者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中从业经营,职业效益体现在多方面的利益主体及其多种益处,效在多方、益在多处。“效在多方”是职业效益受益的多方面主体,包括从业者、消费者、合作者等;“益在多处”是受益主体得到的多种利益,诸如:从业者获得预期的收入与发展信心,消费者得到满意的物品或劳务与知识,合作者得到满意的报酬与技术进步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急剧变化,智能机器人不断走向工作台面,对就业创业及致富共富产生影响。需要深入分析,积极应对。一方面,要明晰这是人类生产发展和利用高科技的一种方式,提高劳作的精度和效率,以其低成本的优势而取代从业者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并替代从业者规避高危职业,这是生产和科技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应从根本上认识到,虽然智能机器人作用很大,但工具本性并不改变,是可控的。要积极面对,主动调整职业选向,重点加强职业资本造就积累,做好职业配置和经营管理等。
当前,值得注意和重视的是职业选向要拓展视野,着眼于农村这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广阔天地。既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又为建设和美丽乡村增色,扩展城乡经济联系与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