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本网独家>

中国省级双碳指数年度评价报告发布 北京居首

2025-07-25 17:04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为客观反映复杂形势下我国省、市、自治区的“双碳”进展态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修订了中国省级双碳指数(PCNI)评价体系,7月24日,在京发布中国省级双碳指数2022-2024年度评价报告。本次评价涉及2022-2023和2023-2024两个年度。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在两个年度的评价中稳居榜首,上海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在2023-2024年度评价中表现突出。最新年度得分进入前十的还有吉林、广东、四川、江苏、重庆、福建和湖南。

本次评价的最主要发现,是在多重压力叠加的复杂形势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展现出强大韧性。评价结果一方面反映了多省市保供稳链,叠加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突出,“双碳”工作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另一方面凸显了中国对外坚守气候承诺,积极引导各省市全面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正稳步推进。课题组认为,面对严峻气候形势,中国展现大国担当,务实行动取得成效,将坚定国际社会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并且为重塑全球气候治理发挥引领作用。

本期评价的第二个主要发现,是可再生能源继续高歌猛进,风光电力消纳压力持续增加。

2024年6月中国风光发电装机突破12亿千瓦,提前6年达到2030年目标;2025年一季度,中国风光发电装机达到14.82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等省份表现突出,均提前完成“十四五”光伏建设目标,助力光伏装机突破10亿千瓦。然而,集中式光伏和风电的大规模扩展,也会带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引发潜在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超常规的快速发展中,也导致一些项目出现重建设、轻维护的倾向;部分项目盈利能力堪忧,面对风光组件退役潮可能带来的废弃和处置问题,技术储备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重视,未雨绸缪。

报告中指出,全球一半以上的电动车行驶在中国。中国经济的电气化进程迅猛,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9倍,新能源+电气化,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施划出一条可行路径。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扩展也在短期带来挑战。在高比例光伏和风电占比的条件下,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储能设施不足、电网承载能力有限、传统调度模式不适应,以及政策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本次评价的第三个主要发现,是东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绿色制造有待向上游延伸。江苏省在芯片、光伏、动力电池领域快速发展,其中太阳能电池全国占比达32%。山东省在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产业方面也有显著发展。但制造绿色需要辅之以绿色制造,因为汽车上游钢材、铝材等原材料加工制造过程的碳排放较高,光伏和动力电池生产本身也都有较高碳排放。

第四项主要发现,是能源基地省份面临排放压力,外送电源排放亟需责任共担。评价指出,当前碳排放核算以生产端(即电力生产地)为主,宁夏、新疆、内蒙古、山西等能源基地,承担了大量火电生产任务,外送电力产生的碳排放全部计入本地碳排放。宁夏、甘肃等清洁能源大省,为保障外送电力稳定性配套建设煤电调峰机组,但调峰成本未纳入受电方责任考核。

第五项主要发现,是区域协同发展存在一定差异,政策联动机制有待强化。各区域在四个子维度上表现各异,体现出不同的发展侧重与特色:京津冀在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和政策与机制创新方面表现突出,长三角则在区域协同水平方面更具优势,而粤港澳地区具备更高的能源低碳化水平和产业转型优势。京津冀与长三角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了立体化协作体系,且特高压输电网络较为发达;而粤港澳城际铁路建设规模领先。

【责任编辑:白韵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