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与腾讯助力乌干达青年点亮乡村未来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25年7月12日,“中国农大—腾讯为村非洲青年兴乡计划”首期项目乌干达国别结业仪式在乌干达总统办公厅举办。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牵头的中国专家团队曾赴乌干达,为参加非洲青年兴乡计划首期的十位乌干达青年学员提供乡村创业现场指导,帮助他们从中国学习到的理念、技术与经验转化为非洲本土实践。四位兴乡青年代表在结业仪式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乌干达国别结业仪式现场
萨拉·纳比耶(Sarah Nabirye)来自乌干达布索加地区,在中国农业大学齐顾波教授的指导下,她深入了解了中国现代生态农业经验。回国后,她结合本地雨季集中、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改造了山地微型灌溉系统,不仅提升了大豆的产量,还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大豆种植。导师组实地考察了萨拉的豆田,对萨拉不辞辛苦在山地上开垦土地种植大豆创业的精神表示赞赏,并鼓励她尝试豆制品加工,以及继续带动农户种植。

塞缪尔·姆韦西瓦(Samuel Mwesigwa)运用自己的传媒专长并结合新技术来探索本土的农业电商模式。他对在中国考察和学习腾讯数字化助农兴乡的经验记忆犹新。回到乌干达后他创办传媒公司,在卡穆利地区建设了10英亩的辣椒示范农场,并通过电视节目、社交媒体和广播等渠道传播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形成立体传播网络。项目预期将在年底前覆盖超过1万名青年,正在逐步搭建起“数字农技+青年赋能”的传播矩阵。

伊萨克·伊马卡(Isaac Imaka)通过项目完成了从记者到农业创业者的身份转变。在导师徐进副教授的建议下,他种了两英亩的辣椒,还依托自办的乡村社区报纸《布索加今日》宣传从中国学到的农业技术与创业实践,把农业知识带给乌干达乡村的农民。伊马卡的辣椒很快就要成熟了,按照中国企业的收购价格,每英亩辣椒可以获得净利润1000美元。导师组在现场对伊马卡进行指导,建议他将这两亩辣椒地作为示范田,带动村庄农民种植辣椒,将这里逐步打造为布索加地区的辣椒生产基地。

内森·恩肯加(Nathan Nkenga)一直活跃在农业一线。他在非洲青年兴乡项目支持下考察了中国的“合作社+产业链”模式,回国后组织布布维卡村的120户农民组建农业小组,推动涵盖种养、加工与旅游的综合产业合作社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改变了村民“等靠要”的发展心态。

7月11日,乌干达第一副总理丽贝卡·卡达加会见了以李小云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并指出乌干达需要像“中国农大-腾讯为村非洲青年兴乡计划”这样针对青年的乡村创业人才培养项目。乌干达Baba电视台称该项目“以切实成果推动青年创业与乡村振兴”,是中非合作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典范”。乌干达尼罗河邮报则指出项目赋能非洲青年创业者,点亮非洲乡村未来。布索加大区发展总干事穆拉·安东尼对第二期项目充满期待,他指出,项目将助力更多的非洲青年走出家乡,前往中国的乡村、企业与课堂亲身学习实践,并将中国经验带回非洲,推动非洲乡村的转型发展。

乌干达第一副总理丽贝卡·卡达加会见以李小云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
2024年8月,中国农大-腾讯为村非洲青年兴乡计划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与乌干达布索加大区启动,首期项目选拔了来自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的20名青年学员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项目学习。目前,该项目已孵化了14个微型农业农村创业项目。2025年7月,首期项目进入结业阶段。

2024年8月,中国农大-腾讯为村非洲青年兴乡计划乌干达布索加大区启动现场

2024年11月,2024年11月首批学员赴深圳腾讯总部进行学习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