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新型储能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2025-10-22 08:50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形成统筹全局、多元互补、高效运营的整体格局,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以来,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达7376万千瓦。

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峰、电力保供压力不断增大。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新型储能作用日益凸显。9月15日,我国首个区域储能调峰体系在江苏建成。该体系整合了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抽水蓄能科学调配、电动汽车接网备用等多形态储能调峰技术,能有效平抑电网负荷波动。

作为经济大省和用能大省,江苏最大用电负荷已超1.56亿千瓦。同时,随着超1亿千瓦的新能源并网,白天光伏发电量大时用电压力低,傍晚光伏发电骤降时用电压力急剧攀升。“这种陡升陡降的负荷特性,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运行处处长仇晨光表示,“建设规模化、多形态的储能调峰体系,有效平抑电网负荷波动,对于江苏来说意义重大。”

这套区域储能调峰体系在全面建成前,就已展现了巨大能量。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国网江苏电力运用这套体系累计集中调用各类储能资源超1.4万次,总的充放电量超25亿千瓦时,最大调峰电力超1000万千瓦,相当于新增10座百万千瓦火电机组,能满足不同时段、不同需求的电网调峰要求。据预测,该体系每年可促进新能源消纳电量超3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11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78万吨。

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进一步明确新型储能应用拓展、创新融合及市场机制等方面举措要求。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考虑与“十五五”能源规划有效衔接的前提下,统筹新能源消纳、电力保供需求和各类调节性资源规划建设情况,研究提出2025年至2027年新型储能发展目标,预计3年内全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2027年底达到1.8亿千瓦以上。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有力支撑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新型储能更好适应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行动方案》从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一体化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研究探索爬坡、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品种,推动完善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容量电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快完善市场机制的方向。(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