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电力自由”意味什么

2025-10-21 08:50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电力迎峰度夏,是检验一个国家电力工业水平的“试金石”。今年夏季,我国电力负荷不断创下新高,七八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连续超万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也系全球首次。面对严峻挑战,我国以充足优质的电能供应,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电力自由”正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张王牌。

谈及我国产业竞争优势,讨论比较多的是工程师红利、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完整制造业生态等,而电力优势容易被忽略。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因能源系统稳定性、韧性不足,导致阶段性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大幅波动,国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一些新兴经济体囿于电力基础设施薄弱,工业化进程受阻。而我国电力系统却以惊人的稳定性,确保了14亿多人口和庞大产业体系的用电需求。

作为国家产业体系运转的关键底座,“电力自由”给了我们什么底气?

“电力自由”意味着稳定供应。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以高度自动化的半导体行业为例,其生产过程对电力供应稳定性要求极高,任何电力波动或停电,都可能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数据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没有一个高质量的电力系统,高端制造业就无法顺利落地。近年来,一些科技公司尝试将部分产线向东南亚转移,但因为当地电力短缺和频繁停电等,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都受到影响。

世界银行报告提出,升级电力基础设施,对于向高附加值制造业转型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稳中向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这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能源保障,也为企业持续生产和创新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要继续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电力供应的冗余度和灵活性。同时实施智能化电网改造,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电网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电力调度的精确性和响应速度,巩固电力系统可靠性。

“电力自由”意味着绿色供应。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绿色电力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绿色电力在制造业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这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还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国际市场准入。随着绿电消费需求和占比越来越高,我们要在持续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同时,重点提升新能源的稳定性,鼓励企业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设施,实现绿电就近消纳,减少输电损耗。

“电力自由”意味着低成本供应。电力是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其成本直接影响企业总生产成本。低成本电力供应,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电费支出,进而降低整体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这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尤其是高能耗行业如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尤为重要。

得益于多种能源齐头并进和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我国平均电价长期保持在全球较低水平,有力增强了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逐步建成,电力市场竞争机制更加完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为制造业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电力供应服务。

从电力消费侧看,制造业也要增强适应新能源特性的能力。一些“耗电大户”已经在升级智能电表和控制系统,根据电价变化和新能源特点实现柔性生产。主管部门可鼓励推动电力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模式,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也应积极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采用高效节能设备等方式,提高电力使用效率。

从历史维度看,每次能源革命都伴随着国家竞争力的重构。蒸汽机时代的煤炭、内燃机时代的石油,都曾改写世界经济格局。今天,“电力自由”正成为新的竞争焦点。我国在稳定供电、绿色转型、成本控制等维度持续进化,背后是能源技术的创新突破、基础设施的系统布局,以及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这些不仅为我国产业注入穿越周期的竞争力,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中国方案”。(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