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AI+能源”大势所趋影响深远

2025-10-20 08:55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清晨,内蒙古的风电场里,人工智能算法已精准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风速与发电量;千里之外的华东智能电网,正实时平衡着海量用电需求与分布式能源的供电波动;在深海油气平台,AI驱动的监测系统持续排查设备隐患,确保开采作业安全稳定……这幅由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能源图景,正从蓝图加速走向现实。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能源与AI的深度融合划定了科学路径。新政标志着我国能源行业正迈入一场系统性、革命性变革——以AI为核心驱动力,重塑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为构筑高质量能源供给体系与高水平能源安全屏障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意见》为我们绘制了一幅清晰的路线图: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届时,5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将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探索出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这一切,将为我国能源领域智能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智能化成效初显。

展望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那时,我国能源行业将实现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的全面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一过程中,“AI+能源”的融合将释放出巨大价值与深远影响。在安全保障领域,AI将成为“隐形卫士”:电网中,AI算法可提前预测线路故障,大幅缩短停电时间;煤矿里,智能监测系统能实时分析瓦斯浓度、顶板压力数据,有效降低安全事故风险;核电站中,AI设备诊断系统可精准识别细微异常,为核安全加上关键“保险”。这些应用将极大增强能源系统韧性与安全性。

效率革命则是“AI+能源”最直观的价值体现。在电力调度中,智能算法可综合考虑风光发电波动、用户用电规律、电网承载能力,提升能源配置效率;油气开采领域,AI优化的钻井方案能减少无效作业;在火电厂,AI控制系统可动态调整燃烧参数,降低煤耗。这种全链条提效,将帮助能源行业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瓶颈,实现“降本增效”质的飞跃。

对于“双碳”目标,“AI+能源”是不可或缺的加速器。高比例新能源的接入是绿色转型的关键,但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性、波动性,曾让电网“望而生畏”。如今,AI风光功率预测模型可精准预判新能源出力,为电网接纳新能源提供技术支撑;在综合智慧能源领域,AI可统筹协调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设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AI+能源”还会催生全新产业模式与价值链条。虚拟电厂通过AI整合分散的储能、电动汽车资源,成为电网的“灵活调节池”;能源服务平台借助AI分析用户用电习惯,提供个性化节能方案……这些新模式不仅将重塑能源产业格局,更让能源从“单一商品”转变为“综合服务”,为行业开辟新增长空间。

推进“AI+能源”深度融合,仍需啃下多个“硬骨头”。能源数据分散在不同企业、不同部门,标准不一、共享不畅;部分AI技术在能源场景的可靠性尚需验证;既懂能源生产运行规律,又精通AI算法开发的复合型人才稀缺。这些难题都有待解决。

尽管挑战不小,但“AI+能源”的发展大势已不可逆转。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创新不断突破、生态体系逐步完善,一个更加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能源体系将加速形成——届时,AI将像电力一样,成为能源行业的基础能力,渗透生产、传输、消费的每个角落,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能源支撑。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