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江苏溧阳:千亿“动”力之城是如何“炼”成的?

2025-10-20 08:54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累计突破37项关键核心技术,聚合上下游企业超100家,2024年以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值达1515.3亿元,动力电池销量约占全国1/7……江苏溧阳,一个苏南县级市,靠什么成为千亿动力电池产业之城?

形成动力电池“3公里产业圈”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溧阳高新区的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绵延数百米的麒麟电池生产线旁未见一人,只见电芯在双层运输线上自动传输,摄像头不停翻转、超声波加工焊接、电解液自动注入、X射线透视内核……工程师们正运用中控系统,给数千台智能设备发出指令。

每秒制作一个电芯,每150秒生产一个电池包,像这样的锂电生产线,溧阳已布局5条。

溧阳高新区经发局局长庄磊说,今年上半年,溧阳动力电池产销量分别占常州的81.3%和81.9%、江苏的36.2%和37.4%、全国的11.1%和12.1%。

在溧阳,一个动力电池“3公里产业圈”已悄然形成。

在江苏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平均每天有超400万件锂电池结构件生产下线。“下游企业离我们不到3公里,这些产品一天内就可完成配送。”公司总经理助理范振说。

在位于溧阳主城区西部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江苏时代先后建设并投产了四期生产基地。就在江苏时代四期一街之隔的马路对面,时代上汽与上汽时代两家公司也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生产基地。

如今,从正负极到控制系统,再到隔膜、结构件,溧阳已构建动力电池完整产业链,集聚江苏时代、上汽时代、璞泰来等超100家上下游企业。

溧阳的硬核实力不仅体现在动力电池制造上,还体现在技术研发上。目前,14家科创平台聚集在这个县城,累计突破37项关键核心技术。

从秀美的天目湖出发,沿长山路向北十多公里,占地1000余亩的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映入眼帘,这是溧阳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设立的创新中心。

在这里,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世界百吨级以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生产线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

“近3年,溧阳动力电池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2%。”溧阳市委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庄松年说,溧阳先后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今年1至6月,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30.5亿元,同比增长21.5%。

“风”从哪吹来?

溧阳没有锂矿,动力电池产业纯属“无中生有”。

2012年,溧阳七成产值由水泥、钢铁产业贡献。为推动产业转型,溧阳主动对接北京中关村,争取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落户。在拜访多位科学家、走访多家企业后,溧阳锁定了动力电池产业赛道,在这一领域持续深耕。

庄松年介绍,2015年,听闻宁德时代要在长三角寻找制造基地,溧阳市领导便第一时间带队飞往企业对接。

溧阳干部积极主动的态度,懂产业的专业能力,促成了宁德时代投资的决心。2016年,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成立。

“10年前初次相识时,宁德时代尚未上市;落户数年内,溧阳与企业一起度过了产业低潮;近5年来,企业和城市一起站在了时代风口,相互成就。”庄磊说。

在龙头企业引领下,溧阳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吸引创新链加速布局。

如今,14家科创平台聚集在这个苏南县城,在溧阳的推动下,走出了一条与传统科研事业单位不同的新路——科创平台控股、研发人员持股、政府基金参股、社会资本入股。

近年来,溧阳设立超100亿元产投基金,先后孵化成功天目先导、中科海钠等30多家硬科技公司。有专家表示,围绕动力电池产业集聚科创资源,溧阳打破了“研发在大城市、制造在小县城”的传统路径。

溧阳持续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容晓晖说:“在这里搞科研能更贴近生产一线,我们陆续突破钠离子电池工程化应用等难题,持续服务产业发展。”

走进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钠电池公共技术平台,记者看到整栋楼就像一个微型产学研生态系统:三楼是创意空间,二楼为各类锂电工艺实验室,一楼是10公斤级各类材料生产线。在三楼形成的创新想法,可以在二楼进行验证,最后到一楼形成实验室级别的原型产品。

溧阳市科技局局长狄双华说,溧阳深知人才的宝贵。每年拿出1亿元为科研人员提供创业支持,已建成1.5万余套人才公寓,给科研人才创造良好生活和发展条件。如今,溧阳已吸引20多位院士、200余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落户。

加速拓展“动力+储能”新赛道

动力电池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溧阳如何进一步保持发展优势?布局新一代电池,发力储能新赛道,这是溧阳给出的答案。

位于溧阳高新区的江苏卫蓝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重点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和全固态电池。“2024年总产值同比增长40.7%,预计今年销售额将突破2亿元。”公司总经理甄小立说。

除了在动力电池上继续发力,溧阳还瞄准了新型储能。2024年12月,溧阳设立新型储能产业园,吸引一批上下游企业入驻,达产后可年产2.5吉瓦时储能集成产品,年产值约50亿元。

溧阳市工信局局长董含星说,溧阳将加速拓展“动力+储能”新赛道,为电池产业升级、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微电网示范城市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在溧阳高新区创智园,道路两侧的充电站能容纳75辆电车同时充电,园区屋顶铺设8.7兆瓦高功率光伏组件,河边光伏铺设容量0.15兆瓦,车棚光伏铺设容量0.3兆瓦,内部主干道建成高10米、装机量1.9兆瓦的光伏廊道及长200米、装机容量0.7兆瓦拉索式光伏廊道,化身为“绿色电站”。

“创智园可将度电成本降低0.2元/千瓦时,年均可为企业节省用电成本约23%。”国网常州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溧阳分公司总经理李杰介绍,目前,他们正和地方政府合作,全力打造南山竹海零碳停车场、桂林村零碳乡村等一批微电网场景。

构建智慧能源网,搭建“车能路云”“车船云”智能运载网,研发支撑低空飞行器续航能力的锂电池技术……依托动力电池产业先发优势,溧阳的未来发展新图景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