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拓展深远海风电开发利用

2025-10-20 08:53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加快海上风电布局建设。其中,深远海区域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成为海上风电未来发展的新蓝海。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可用的海上风能资源超710亿千瓦,其中深远海占比超70%,但目前开发利用率尚不足0.5%,潜力巨大。

欧洲国家探索深远海风电起步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2009年,挪威建成全球首个漂浮式风电试验项目。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8月,全球已并网的28万千瓦漂浮式风电项目中,欧洲国家装机容量占比84%,数量占比63%,主要分布在北海和地中海。英国与德国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90%以上位于深远海,英国提出2030年漂浮式风电装机500万千瓦目标,法国已在布列塔尼及地中海沿岸规划布局漂浮式风电,葡萄牙计划在大西洋深海海域部署首批漂浮式风电场。欧洲国家在多种技术路线、多元应用场景中实现突破和领先。已并网项目涵盖半潜式、单立柱、驳船式、张力腿式等多种浮式基础平台,并且正在探索铰接柱、模块化等新型浮式基础平台。

随着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用海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利用逐步从近海向深远海区域拓展。我国深远海可开发范围广阔,资源丰富,且深远海风速更稳定,年平均风速可达9米/秒以上,发电小时数显著高于近海,适合大规模风电开发。我国积极推进深远海项目规划和开发,已建成“三峡引领号”“海油观澜号”“明阳天成号”等项目,累计装机容量4万千瓦,跻身全球第三位。同时,验证“玻璃纤维外壳+XPS芯材+防护涂层材料”浮筒设计技术可行性,进行漂浮式风电为油气平台供电、“漂浮式风电+海洋牧场”等新模式探索。目前,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广西钦州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华电阳江青洲三项目等在建,单机容量提高到16兆瓦及以上,中电建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一期工程装机20万千瓦有序推进,计划今年底建成并网。

还需看到,深远海风电开发建设尚面临管理制度欠缺、技术经济性缺乏、用海用地要素保障趋紧、技术路线未收敛、融合发展模式较少等短板,需要政府部门、企业主体、科研机构通力合作。为做强做优海洋产业,有序拓展深远海风电开发利用,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规范政策监管。加快出台深远海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保持项目规划、用海审批等政策取向一致性,确保规划及时落地。针对海上风电与油气融合、风光波同场开发、“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数据中心”等新模式新业态,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项目审批流程,破解制度障碍。

坚持市场导向。新能源发电已全面入市,部分地方未对深远海风电单列机制电价,投资回报难以匹配。可考虑实施电价单列机制,配套功能性产业政策,帮助漂浮式海上风电实现跨越式发展。

有序规划建设。兼顾市场与行政机制进行项目资源配置,由头部企业牵头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避免一哄而上。推广风光资源普查试点成果,加快国家气象中心海上风电气象观测站网建设。鼓励沿海地区创新管理机制,对新增海上风电项目探索实行“净海出让”制度,与电网通道建设、区域电力供需、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协同。推广南方电网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模式,由电网公司统一规划建设集中送出走廊,或与油气生产岸电设施共享,缓解路由通道紧缺等问题。

加大技术研发。推动行业在重点发展方向上达成共识,形成技术路线图,开展多场景示范引领技术迭代突破。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打通科研支持、工程示范、企业产业化投资全链条,激发创新活力。有序推进无人化、智能化建设,提升风资源预测、智能运维、发电出力预测、交易策略优化能力。

提升产业协同。推动海洋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构建新模式新场景。上下游、跨产业协作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通过技术转化复用、码头仓储设施共用等方式,探索风电与绿色氢氨醇、船舶航运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油气田周边集中式风电与油气开发生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作者系中国海油集团副总经济师兼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