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光伏业反内卷向外延才能赢未来

2025-10-17 08:44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光伏作为绿色能源的主力军,承载着人类对可持续未来的厚望。中国光伏更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技术优势,一路披荆斩棘,在国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受同质化产能集中释放、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等影响,当前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企业利润不断压缩,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市场中低价无序竞争、质量参差不齐等乱象,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此次整治的核心目标,是推动光伏行业从“量”的规模竞赛,转向“质”的价值创造,继续在全球产业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为什么说当下的无序竞争,正侵蚀着光伏行业根基?

从企业层面看,低价竞争导致利润空间受挤压。为在价格战中生存,企业不得不削减研发投入,导致创新动能枯竭,长期发展和生存能力受到威胁。这场价格战中,有企业为降低成本,甚至不惜牺牲产品质量。这不仅损害了用户利益,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信誉危机。

从行业角度分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凸显。一些坚持高品质、高成本生产的优质企业,在低价竞争冲击下,市场份额被压缩,优质产能被闲置,导致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步伐放缓,供应链稳定性受到挑战。此外,同质化竞争带来的阶段性供需错配,使大量社会资本被浪费,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困境。可以说,低价无序竞争是一场吞噬创新、消耗资源、透支未来的消耗战。

面对光伏行业“内卷”乱象,六部门联合打出组合拳,直击行业痛点,具有深远意义和考量。

“强化产业调控”被置于首位,核心在于建立“红绿灯”制度:对能效、环保、技术标准达不到国家要求的项目,亮红灯;对符合先进产能导向的项目,开绿灯。通过提高技术门槛、完善产能预警,把盲目投资的“热钱”,变成理性布局的“长钱”。这种有进有退的调控,既能避免“一刀切”的震荡,又能引导资本流向高效产能。

遏制低价无序竞争,旨在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打击低于成本价销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对市场规则的维护,让所有企业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提升技术、提高效率、优化管理、塑造品牌等方式参与竞争。这不仅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还能推动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支持行业自律,是推动光伏行业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的“联络员”和“监督员”,应充分发挥其在规范企业行为、监督市场秩序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行业内部的自净机制。通过行业自律,企业能够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共同维护行业良好发展环境。这种自我净化能力,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整治乱象只是第一步,真正决定产业命运的,是企业能否把“内卷”转化为“外延”,重塑竞争优势。

向技术创新“延”,才能突破天花板。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每一次技术迭代都是一次重新定义成本曲线的机遇。谁能率先量产,谁就能跳出价格战泥潭,享受创新溢价。这些突破不仅关乎企业存亡,更决定中国光伏能否引领下一代技术革命。

向应用场景“延”,才能创造新需求。沙漠、屋顶、车棚、鱼塘、高速公路隔音墙,光伏正在与千行百业发生化学反应。场景创新,不仅创造新需求,也摊薄了系统成本,提高了产品溢价,为价格留出理性空间。

向全球市场“延”,才能提升价值链。从卖组件到卖电站、卖解决方案、卖绿色电力,从“产品输出”转向“技术+标准输出”,中国光伏企业的角色正在升级。高附加值输出,让“出海”不再只有价格一条路。

向生态协同“延”,才能构建护城河。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取暖”的共识正在形成:硅料厂与组件厂签订长单,共担价格风险;逆变器企业与储能厂商联合开发光储融合方案。一个健康、稳定、有韧性的生态圈,比任何单一环节的暴利都更可持续。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光伏产业洗牌都是机遇。唯有摒弃零和博弈,拥抱价值竞合,告别“内卷”,向外生长,中国光伏才有底气继续领跑全球。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