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广西扶绥:科技赋能甘蔗产业走生态循环路

2025-10-15 09: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广西扶绥县素有“中国甘蔗之乡”的美誉,在全国甘蔗产业中位居前列,最高年入厂原料蔗达639万吨。然而,当前扶绥县的甘蔗种植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平均亩产约6吨。按照每吨540元的收购价计算,扣除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后,每亩年净利润仅约1000元,农民增收空间受到极大限制。

9月24日,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司二级巡视员李兵、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导研究员、北京中农生态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朱立志、农发行广西分行粮产处副处长郝睿、农发行崇左市分行副行长林宝君、扶绥同正投融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柳君、润农集团总经理连珏钦、北京雨华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黄鑫等银行、企业代表一行赴扶绥县田间地头,深入调研农村土地流转及糖料甘蔗高效种植情况。

调研显示,近年来,扶绥试点推行8000亩甘蔗套种增效模式,通过三大举措实现效益跃升:对流转土地实施高标准整治,采用“宽行窄株”的种植模式,并配套全程机械化作业及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这一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单产,每亩直接增收超过600元。

春季利用大行距空地套种西瓜,每亩增收超过1500元,使综合收益提升至3000元以上;秋季则套种花生、毛豆,每亩增收500—800元,且毛豆的根系固氮特性还能改良土壤。试点套种石参更是实现了每亩年收益3500—3800元,土地综合效益较传统种植提升了2—3倍。

三是投融资平台助力,土地流转与运营双管齐下。扶绥同正投融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柳君介绍,作为县域投融资平台,集团已完成8000亩农村土地流转收储,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建立了稳定的流转机制。在土地开发端,集团对流转土地进行高标准整治改造,引入滴灌等现代农业设施,打造规模化甘蔗套种基地;在运营端,同步吸纳当地村民参与日常养护管理,并建立基于亩产量的阶梯式奖励机制,充分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

韦柳君表示,全县可种植甘蔗土地面积约150万亩,2025年计划种植甘蔗110万亩,还有约40万亩的土地可用于甘蔗种植。下一步,将以试点为基础扩大流转规模,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及农业投资企业的合作,推动“扶绥甘蔗”向全国特色经济名片升级。

农发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农发行作为服务“三农”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将加强与政府、银企合作,科学、准确地将农业资金用在刀刃上,扎实、高质量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扶绥县土地流转以及甘蔗套种模式,是农业特色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通过地方国企收储后进行集中开发、投资与管理,实现了多种生产要素的集合,相比农民自己种植,提高了土地的种植效益与经济收入。”李兵建议,扶绥县加快土地流转,利用资本力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可以申报国家、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各级补贴,另一方面可打造蔗糖产供销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规模化特色经济。

朱立志表示,扶绥甘蔗在实现高效种植的同时,更要积极把握生态、碳汇以及大健康风口,利用新技术和生态投入品,减少化肥、除草剂与农药的使用,在提质增产的同时进一步节本增效,增加盈利空间,提高竞争力。此外,要打造动静脉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实现生态友好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无人机巡田精准施肥,物联网监测蔗茎生长……以科技赋能传统种植的生态循环模式正在扶绥这片红土地上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