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创新为能源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2025-10-15 09:53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我国能源科技创新呈现全方位、多层级的新态势。新技术、新形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屡创世界新高,大型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提升;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多点开花,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加速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全球领先;先进高端装备支撑煤炭、油气等传统能源在非常规资源开发、绿色智能矿产矿区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效开发取得新突破。我国在能源供需两侧的技术应用正在向更加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能源生产转化技术的发展将会支撑能源高效开发,并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科技创新加速突破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源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领域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重大能源工程为依托,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攻关,在新能源发电、百万千瓦级水电、先进核电、重型燃气轮机、智能电网、深地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特厚煤层智能综合开采等领域都取得了新突破。

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我国能源领域积极加快“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动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同时,建成了完备的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中国优质的新能源产品惠及全球,为世界能源转型作出了中国贡献。

能源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了将近30倍,相当于给新型电力系统配上了“巨型充电宝”。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产能超过全球的一半。同时,人工智能也在深度赋能能源领域,成为能源技术革命的“新引擎”,在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作业、油气新资源发现等领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展现出巨大潜力,让能源产业在AI的加持下,不断焕发新活力。

能源科技创新覆盖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能源新赛道加快发展。我国积极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二氧化碳驱油等低碳技术发展,2024年实现了二氧化碳注入量300万吨,这有效促进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落地。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总规模约9500万千瓦,比“十三五”末增长约30倍,占全球总装机比重超过40%。

取得这些成就,离不开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领域基础研究聚焦国家需求,突破了一批重大科学问题。例如,纳米限域催化理论用于煤炭、天然气的高效清洁转化,对我国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价值。“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相关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基础研究还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打破光伏晶硅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光伏、风电新增装机连续4年超过1亿千瓦。

展望未来,科技创新将继续成为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变革、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