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变海洋优势为竞争优势

2025-10-14 08:47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今年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我国沿海不少城市仍未能充分释放海洋经济潜力,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压力、区域发展协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各地需结合自身优势,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构建起陆海统筹、区域协同、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模式,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海洋经济新引擎。

打造“海洋经济+生态保护”模式,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各地需以高水平保护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平衡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探索蓝色碳汇交易,创新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多层次海洋经济合作体系,探索“海洋牧场+”融合模式,建设智能化养殖平台,开展深远海养殖试点。海洋牧场不仅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而且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比如,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在广东省汕尾市建成投运,有效夯实“蓝色粮仓”建设。

建设全球海洋城市群,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只有强化各城市差异化优势,加强陆海统筹,才能更好提升海洋经济要素流动与配置的能力。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打造以深圳、香港、广州为核心的“海洋黄金三角”,构建“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体系,打造面向全球的海洋经济超级平台,挖掘珠海、江门等城市潜力,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

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壮大。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海洋产业,能更好释放产业集群溢出效应。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培育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离不开海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深圳的海洋电子信息、香港的绿色航运金融、广州的智能船舶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正在快速崛起。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加强海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实验室+科普基地+协同创新中心+企业联盟”协同创新体系,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对沿海城市至关重要。广州南沙区建设全球最大的海洋科技城,在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取得积极成果。

扩大海洋领域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融入全球海洋治理。各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深度耦合,才能实现共赢。比如,可以依托渔业合作示范区在实现本地化苗种供应的同时,积极拓展对内对外向海开放,开展国际海洋合作。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