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消失27年,黄旗海鱼群再现

2025-10-14 08: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景阳 通讯员皇甫美鲜)记者9月21日获悉,经专业技术人员探测确认,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的淡水湖黄旗海内鱼群在消失27年后终于重新现身。这成为当地生态治理成效的直接佐证。

历史上,黄旗海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中“官村鲫鱼”曾因作为国宴食材而名闻遐迩。1952年,黄旗海鱼产量高达2400吨,撑起了地方经济的半壁江山。但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气候干旱叠加人为因素,导致黄旗海盐碱化加剧,1998年鱼类彻底绝迹,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为恢复黄旗海生态,察哈尔右翼前旗成立了黄旗海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加大生态治理力度。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夯实保护区生态基础。多年来,黄旗海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以“减少人为干扰、推动自然修复”为核心理念,实施33个生态治理项目,创新推出“优、拆、围、禁、收、疏、补、管”8项治理措施,通过河道疏浚、湿地恢复、污染治理等工程,逐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同时,当地注重运用科技力量,在保护区内建成内蒙古首个生态保护智慧化监管中心,构建“天—地—人”立体监管体系。240台周界摄像机、10处交通卡口与无人机巡查网络形成全天候监测网络,每月生成超10万条监测数据,为生态修复提供精准决策依据。

“此前,无人机巡查发现了保护区内芦苇疯长的问题。我们据此及时开展生态补水工作,避免了湿地退化的风险。”黄旗海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小飞介绍。据悉,目前,黄旗海水域面积达49.3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扩大13.23平方公里。

如今的黄旗海水域宽广,环境优美。这里不仅鱼群重现,还吸引了很多候鸟驻留。截至今年7月21日,该中心已监测到33种候鸟,累计观测60467只次,同比增长8.4%。在光顾黄旗海的候鸟中,还包括黑鹳、草原雕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强化监管能力,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为黄旗海生态修复保驾护航。”谢小飞说。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