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图片开云online(中国)>

从石沉大海到神奇出现——北冰洋生态海底着陆器惊险回收记

2025-10-14 08:51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任健(右)等队员在艉甲板回收Lander。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摄

从惊喜到忐忑

针对晚上的测试安排,考察队首席科学家林龙山等决定,按照Lander的布放坐标朝东南西北各拓展一公里,为搜索水下声学信号做最后的努力。

20时,另一个科考项目完成后,“雪龙2”号重返Lander布放点附近。此时,极昼已经结束,黑夜来临,作业困难骤增。

看着漆黑的水面,守在船艉的考察队员几乎不抱希望了。但当声学接收器放到水下没多久,左舷就传来了任健的惊呼:“Lander有信号了!就离我们272米。”

原本失联的设备被“唤醒”了。

“就是这里!我们几乎在Lander正上方,请驾驶台记录经纬度!”随着对讲机里传出激动的声音,大家纷纷涌向驾驶台和艉甲板。

然而,信号接收器传来的并不都是好消息——Lander释放设备的电量非常低,且电压不稳定,需在电池耗尽前尽快释放。上午没有搜到Lander信号,可能正是电池电量不足致使信号微弱。

黑夜释放回收,视野极差,不易找见,但电量可保证释放;等天亮释放回收,可保证好的视野,但无法确定电量能否保持到天亮。

尽快回收还是等到天亮?考察队紧急召集队员进行研判,最终认为夜间回收的风险更大。此时,北极黑夜时间相对较短,再坚持几个小时,就能等到黎明到来。

<  1  2  3  4  5  >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