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印发

2025-10-11 08:46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禾)记者9月21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工作定下基调、明确方向,不仅对开展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控排具有指导意义,也将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产生积极影响。

氧化亚氮是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也是重要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势约为二氧化碳的300倍,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大气寿命在百年以上。根据最新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数据,2021年,我国氧化亚氮排放量约占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3%,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量约为1.5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主要来自己二酸、硝酸和己内酰胺的生产过程,己二酸行业是工业氧化亚氮最主要的排放源。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相对集中、行业聚集程度较高,排放处理的技术路线也较为成熟,因此,率先在工业领域开展氧化亚氮控排工作具有较高可行性。

《方案》提出,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控制政策,显著提高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和排放管理能力,有效提高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控制和回收利用水平,推动己二酸行业、硝酸行业、己内酰胺行业单位产品氧化亚氮排放量持续下降。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丁丁表示,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排放的有效控制,兼具减缓全球温升的气候效益、协同控制污染物的环境效益,以及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能助力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控排不仅能直接降低排放强度,还可激励相关企业革新生产工艺、优化反应条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引导企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助力我国工业产业链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马翠梅说,自2021年起,我国逐步将硝酸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数据报告纳入全国碳市场;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有企业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减排技术,减排效率接近国外产品且成本更具优势。下一步,有关部门需要研究出台系列细化配套措施,实现《方案》提出的控排目标,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全球工业领域氧化亚氮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