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

2025-10-09 09:31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绿色金融能够有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上半年,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4%,上半年增加5.35万亿元。

为发展绿色金融,多地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江苏金融监管局逐步构建完善具有江苏特色的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体系,印发《江苏银行业保险业深化绿色金融服务行动方案》,从保障重点领域金融供给、优化绿色低碳金融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18项重点工作任务。在开展绿色评价方面,今年上半年,江苏金融监管局指导江苏省银行业协会建立绿色金融评价复核及绿色银行评价机制,在全国率先组织31家银行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评价,督促参评银行针对薄弱领域整改提升。

在政策的推动下,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得到稳步提升,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更加丰富。邮储银行在无锡落地“竹林碳汇贷”,实现碳汇金融与生态产品价值相结合。江苏银行创新“绿色工厂贷”产品,率先落地钢铁、造纸、化工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商业银行积极落实差异信贷政策,推动绿色发展。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选定风电装备、纳米新材料、先进碳材料等绿色行业,制定行业授信审批指导策略,推动信贷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有效倾斜。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永嘉农商银行对低碳环保、环境信用良好的企业,在信贷额度、担保方式和利率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对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严格控制新增融资,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挑战,存在中小微企业绿色融资难等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创新特色产品,积极落地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生态产品价值抵质押贷款,推出碳表现、碳足迹挂钩贷款等特色产品,积极发放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转型金融贷款,为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谢红玲说。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可设立国家绿色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储能、氢能、碳捕集等技术研发,对绿色中小微企业实施贷款贴息与担保补贴;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融合发展,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效率;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结构性存款、绿色资产证券化等,推出碳期货期权、气候保险等工具,试点“绿色信贷+碳资产质押”模式,支持企业将碳配额转化为融资信用,满足不同类型绿色项目的需求。

“财税、金融政策加强融合、相互促进,形成更强的政策合力。探索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绿色项目提供增信。金融领域应全面发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腿’走路,加快推进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碳交易等直接融资市场建设,出台政策支持绿色发展的债券、保险、基金、投行、租赁等新型融资方式灵活组合应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