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全球能源转型寻求新突破

2025-10-09 09:30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原标题:全球能源转型寻求新突破

从目前情况看,全球能源转型的过程缓慢,且各个国家和地区转型路径分歧较大。制约能源转型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在于投资不足;其次,地缘政治冲突严重拖累本已进展缓慢的转型之路。此外,全球70%的新能源研发投入集中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能源秩序,才能让转型步伐更快、更稳。

国际能源署近期发布《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指出,2030年将是化石能源需求达峰元年。到2035年,世界石油总需求将回落至1亿桶/日以下。同时,新能源投资方兴未艾。虽然全球能源转型进展缓慢,但却坚定前行。

报告显示,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比已从2010年的13.5%提升至2024年的28.3%。其中,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在过去10年间分别增长12倍和5倍,足以证明转型大方向不可逆转。从目前情况看,全球能源转型的过程缓慢,且各个国家和地区转型路径分歧较大,但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大方向已清晰确立。为此,国际能源署预测,即便存在各种困难和阻力,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仍将突破40%,到2040年将有望超过55%。当然,这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同一套规则下协同行动,让技术与资金跨越地域壁垒。二十国集团(G20)能源部长会议达成的“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协议”,承诺未来5年向发展中经济体提供1.5万亿美元新能源贷款,并建立“技术共享平台”,打破专利壁垒,这或许是加速能源转型的关键推力。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未来石油消费需求的预测与国际能源署明显不同。据欧佩克预测,2050年全球石油总需求将达1.23亿桶/日,较2025年增长近20%,并且认为“短期内看不到石油需求峰值出现的迹象”。沙特阿拉伯甚至计划未来5年投资800亿美元扩建炼油厂。当然,看法不同并不妨碍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今年年初,欧盟宣布支持制造业能源转型的“清洁工业协议”,计划在短期内调动1000亿欧元资金,以支持本土制造业的能源转型。

制约能源转型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在于投资不足。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发展中经济体每年需额外投入5000亿美元才能跟上转型步伐,这一缺口正让全球脱碳进程步履维艰。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达到2万亿美元,仍未达到《巴黎协定》目标所需要的资金,其中流向除中国外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占比仅为15%,转型速度与预期仍有显著差距。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去年非洲清洁能源投资较2015年减少33%,只有十分之一的非洲国家有机会获得国际低息贷款,欧美私人资本因“政治风险”全部退出非洲市场。在COP29气候大会上,南非代表表示,发达国家承诺的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只兑现了45%。

其次,地缘政治冲突严重拖累本已进展缓慢的转型之路。由于乌克兰危机爆发,美欧对俄实施制裁,导致俄罗斯大幅减少对欧洲天然气供应,造成欧洲能源供应紧张,使德国重启两座燃煤电站;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禁止向“与俄有能源合作的国家”提供光伏补贴,导致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的光伏项目被迫停工。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为此警告称,如果各国只顾自身利益,1.5℃全球气温控制目标在2030年前将彻底无望实现。

此外,全球70%的新能源研发投入集中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氢能电解槽、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等核心技术被少数跨国企业垄断。在尼日利亚,当地建设的光伏电站因无法获得先进储能技术授权,只能依赖传统铅酸电池,导致发电效率损失达30%;在巴西,风电项目因进口欧洲变流器成本过高,被迫推迟并网时间,影响约500兆瓦装机容量。更严重的是,技术封锁加剧了不公平现象。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发展中经济体获取清洁能源技术的成本,平均比发达经济体高出40%以上,直接导致其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速较发达经济体慢2个至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能源秩序,才能让能源转型步伐更快、更稳,照亮人类共同的未来。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