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点水成金:水利赋能绘就“两山”转化新画卷

2025-09-12 08: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上,20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20项科技成果发布,其中多项成果与水利工作紧密相关。水利,作为“两山”理念贯彻落实的关键要素,在华夏大地的江河之上,搭建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辅相成、相互转换的坚固“桥梁”,让“点水成金”的美好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幸福河湖:铺就绿色发展底色

碧波荡漾、景色秀美的重庆市芙蓉江武隆段,先后获得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多项桂冠,纳入重庆市级幸福河湖建设名单。“我们强力推进芙蓉江‘一河一策’任务落细落实,将任务分解量化为6大类16项工作,压实各级河长查河治河管河责任,”武隆区芙蓉江河长办工作人员黄钰婷说,“切实提升芙蓉江管护治理水平,芙蓉江水质常年保持Ⅱ类及以上。”

“绿色是幸福河湖的底色。”水利部河湖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水利部等6部门制定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从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清洁美丽、推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保护传承弘扬江河文化等5个方面部署幸福河湖建设的任务,推动河湖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浙江灵山港、广东南岗河、福建九十九湾……2022年以来,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遴选122条(个)河湖,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同时,水利部还指导各地有序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全国各级河湖长统筹资源,推进河湖系统治理,建成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3000多条,“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幸福河湖故事生动上演,一汪汪清水也成为孕育“金山银山”的绿色宝库。

水经济崛起:激活河湖经济潜能

水不仅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载体。

在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西江碧道马拉松公园,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绿化道“四道”贯通,绿树花草随处可见,夏日夜晚,游人络绎不绝,纳凉嬉戏,一派热闹景象。

“二楼可以看见开阔江景、日落月出,特别吸引年轻人‘打卡’。”公园里“moon river”咖啡馆经理林海苑说,开业以来生意很好,最多一天卖1000多杯咖啡。

“西江碧道在原西江大堤的基础上建设而成,在建设西江大堤安全保障之轴的同时,打造了一条融自然生态、休闲运动、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滨水生态廊道。”江门市水利局局长王作青介绍。穿行西江碧道生态滨水空间,沿线设置轻餐饮咖啡馆、运动驿站、跳蚤集市等多元业态,创造超200个就业岗位,商铺年营业额近2000万元。

幸福河湖建设不仅要求“水安、水美”,更要实现“水富”。重庆市武隆区成立旅游产业公司,购置10艘观光游船开发芙蓉江旅游,每年举办龙舟赛等活动,2024年吸引各地游客20余万人次,收入超2000万元。

在滨水空间营造文化体验、亲水休闲、夜间经济等特色消费场景,利用河湖优质水资源开发矿泉水、直饮水等优质产品,以水库、水闸及小水电等水利工程为载体打造特色品牌……广东省推动河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部署开展“10+2”省级水经济试点,市、县同步开展了109个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20亿元,其中社会资本投资约占80%。

“点水成金、绿水兴粤,经评估,广东省水经济产业规模约为1万亿元”,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陈仁著高兴地展望前景,广东以水经济书写的绿色发展答卷日益精彩。

碳汇交易:构建良性循环机制

“近年来,各地加快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如四川宁夏达成黄河流域首单跨省区域水权交易、福建长汀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浙江安吉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等,”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浓娣说,“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治水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丰富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

6月25日,广东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在深圳成功签发。这也是广东省签发的首个水土保持碳汇项目,标志着广东省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取得重要突破。

深圳市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探索并不是个例。今年6月,重庆武隆区杨柳塘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在重庆市联交所成功交易,成交金额8580万元,主要交易内容为杨柳塘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增量价值4383万元和20年期水土保持农业产业生态产品4197万元。

近年来,多个地区成功推动水土保持碳汇交易落地,积极探索建立“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收益,再投入水土保持提质增效和村民创收致富,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

河湖焕新颜、绿水涌生机。随着水利投融资改革等一项项创新举措的出台,也为“绿水”和“金山”的相互转化增添源源动力。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强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水利部将坚持不懈做好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这篇大文章,让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让越来越多的河湖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公开发布,提出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坚持“两山”理念,以更大力度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在不断创新中破解难题,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高质量发展美好画卷。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