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两山”理念20年|焦点访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美丽城市 宜居家园

2025-09-11 09:10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城市生态环境好不好,关系到超过9亿多城市居民的民生福祉。今天(8月14日)我们到访三个城市,去看看那里的城市建设者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在建设美丽城市过程有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可值得复制推广的经验?

位于广州市中心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被称为广州市的“绿心”,每天都有很多市民来这里休闲锻炼。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占地16000多亩,距离广州地标广州塔仅3公里,在中国所有特大城市中,它是少有的位于城市中心的大型湿地公园。

广州市民的这项生态福利的确来之不易。这个空气清新、绿色盎然的湿地公园10多年前也曾污水横流、惨不忍睹。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原是万亩果园,但因为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不断被蚕食和污染,曾经的百果飘香之地变成了河道淤塞、河水发臭的荒地。

尽管如此,这块位于城市中央的庞大地块,当时对于开发商甚至地方政府来说,仍是个寸土寸金的宝地。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局长区俊东:“这块地如果能够拿来做经济或者房地产,它所产生的效益打个五折也有2000多亿元。”

是恢复湿地,还是盖房子?是要生态,还是要GDP?广州市选择了前者。2012年,广州市启动了保护海珠湿地项目,一次性投入40多亿元征地资金,将万亩果园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通过立法确保万亩果园用地作为永久生态用地予以保护。

区俊东:“生态价值是无价的,在广州这个超大型的城市,湿地资源尤为珍贵,保护湿地意味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保留了不可替代的生态福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广州市正是在美丽城市建设中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经过10多年的生态修复和精心保护,如今,海珠湿地记录的植物从294种增加到了835种,昆虫从42种提升到了903种,鸟类也从72种增加到了202种,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生机勃勃的海珠湿地正成为广州2000多万居民共享的“城市中央会客厅”。

城市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载体。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不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给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正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共同行动。

对于家住安徽省马鞍山市国际华城小区的裴女士来说,今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家门口新建成了一个口袋公园。

在裴女士家门口的这个口袋公园,马鞍山市的城市建设者下足了“绣花”功夫。除了种植各类树木花草,还规划了健身步道、运动场地、儿童乐园和便民厕所,还利用亭、廊、围墙等传统园林元素融入中医药文化知识,让不同年龄段的市民都能得到休闲锻炼和文化享受。

马鞍山市口袋公园建设专班负责人张建民:“功能完备的公园可以让城市更宜居,马鞍山口袋公园建设特别注重功能完善,通过不同功能区划分,做出了运动休闲服务设施,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宿,基本实现了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愿景。”

这两年,马鞍山市见缝插绿,建设像真趣园这样的口袋公园总计122个,主要分布在老旧小区周边、学校门口和城市公园的边角处。马鞍山市还为这些口袋公园统一设计了一个卡通形象标识马小白。

张建民:“马小白的马就是马鞍山的马。小就是口袋公园的特点,小而精、小而美。白是来自于大诗人李白,马鞍山是个诗歌之城。”

口袋公园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去年,马鞍山市还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市民满意度达到98.8%。尽管不满意率只有1.2%,马鞍山的城市管理者依然不敢懈怠。在马鞍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处,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份统计表格,所有的市民意见都被细心整理,成为优化提升的重要依据。

通过不断下“绣花”功夫,到现在,马鞍山的城市绿地率提高到了4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91平方米,较2022年提高了4.06平方米。

安徽省马鞍山市副市长易茂林:“下一步我们将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和人民城市理念,全面落实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让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美丽城市建设,不仅要天蓝、地绿,还要土净、水碧。2018年,中央部署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打好碧水保卫战的重点正是城市的黑臭水体。位于广西南宁市的那考河如今“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然而十年前,这里却是一条远近闻名的臭水沟,水质常年为劣Ⅴ类。

如何治理黑臭水体?南宁市从污染的源头抓起,首先控源截污,对那考河流域内53个入河排污口实行“一口一策”整治,铺设11.5公里截污管线对所有排污口的污水进行收集,不许污水进入河道,同时对河底底泥进行清淤和生态修复,通过内源污染治理,增强那考河的自净功能。

南宁市住建局三级调研员刘东:“水体黑臭问题在水里,其实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我们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方式统筹左右岸、上下游、地表地下综合施策。”

那考河流域两岸的生活污水收集之后,如何处理?南宁市又在那考河上游专门设立了一个日处理5万吨污水的再生水厂。再生水厂边上又配套建设了一个5万平方米填满碎石的潜流湿地。

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军:“在湿地中种植了美人蕉,美人蕉的特点是适合在湿地中生长,它的根系比较发达,水在湿地的填料里面潜流,根系和其中形成的生物群落对水质进行了净化。净化以后排入那考河河道,作为河道生态修复的补水水源,这样水全部循环了起来。从污水到再生水,到净水,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为了改善那考河流域生态环境,南宁市还在河边打造海绵城市湿地公园,修建层层叠叠的净水梯田截流过滤净化雨水。两岸种植了100多种乔木灌木,水下还种植了19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郭子瑜:“2017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新增了近38种动植物飞禽鸟类,像野鸭、白鹭都在那考河长期栖息,那考河的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了。这片生长在那考河流域范围内的植物是那考河的原生植物,叫作泽泻,也是一味中草药,有去湿利尿的功能,它对水质的要求特别挑剔,在水质良好的地方才会扎根生长。在2015年以前那考河受到污染,它就消失了,通过不断生态修复,前几年才在河道两岸重新生长出现。”

为了维护那考河来之不易的优美生态环境,那考河两岸的居民也行动起来。社区河长每周都带领居民代表和志愿者进行巡河,及时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时,在南宁市兴宁区人大的支持下,他们还成立生态环境议事室,约请相关职能部门专业力量,对居民关心的生态保护难事进行专题商议。

2017年以来,南宁市复制那考河黑臭水体成功治理的经验,对其他城市内河黑臭水体开展源头系统治理,他们首先抓住城市地下管网这一“里子工程”全面攻坚。

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南宁市建成区2015年普查发现的13条内河38段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消除比例100%。

广西南宁市副市长潘国雄:“有了安全而有韧性的地下管网‘里子’工程,才能托举起市民群众看得见的美丽风景。我们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融入实践,把城市更有机地放在大自然中,让市民推窗见绿,开门亲水成为标配,坚决守护好蓝天、碧水和净土,厚植生态优势,实现生态的含绿量和发展的含金量同步提升。”

城市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而更宜居、更美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成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7年,推动50个左右美丽城市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到2035年,实现美丽城市建设全覆盖。不久的将来,中国更多的城市居民都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国一定会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的新路子。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