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转型加快

2025-08-29 08:53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电力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上半年,电力行业企业全力以赴抓好保电保暖保供工作,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一季度,气温整体偏暖,电力供应整体充足,全国供需平衡有余。二季度,共有3轮高温过程影响华北、西南等地区,中东部地区出现区域性高温过程,拉动部分省份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电力供应方面整体充足,供需总体平衡。

电力消费平稳回升

用电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二季度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分月看,用电量增速总体平稳回升。“电力消费的回升,反映出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稳中有进、回升向好的态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主任侯文捷说。

具体来看,第二产业用电量逐季回升,促消费系列政策的逐步落地拉动部分省份工业用电量回温。第二产业二季度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二季度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也提高了1.0个百分点。部分省份工业用电量增速回升明显,二季度,贵州、湖南、四川、上海、广东工业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分别提高9.8个、6.9个、4.4个、4.1个和3.9个百分点。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表现亮眼,上半年用电量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1.7个百分点,二季度用电量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服务业用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两新”等政策拉动充换电及互联网服务业等新业态用电量高速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1%;二季度同比增长9.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8个百分点,服务业8个行业门类二季度用电量增速均较一季度有所提高。“两新”等政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以及充电桩、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拉动信息传输业、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高速增长,信息传输业、充换电服务业二季度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分别提高4.6个和3.3个百分点。

受气温因素拉动影响,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明显回升。上半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4.9%,二季度增速达到了9.3%,比一季度提高7.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8个百分点。二季度,居民生活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升0.9个百分点。6月份,我国有多轮高温过程,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气温同比明显提高,重庆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超过40%,浙江、上海等地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超30%,江西、云南、福建、湖南等地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均超过15%。

侯文捷说,综合来看,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逐季回升,主要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以及气温因素拉动等原因带来的。

电力供给向新向绿

面对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和“双碳”目标,我国大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继续保持电力新增装机的主力军地位。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亿千瓦,其中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0.5亿千瓦、2.1亿千瓦,二者合计新增装机容量较上年同期翻了一番。从结构来看,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超过七成,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占比近九成,达到89.9%,继续在电力新增装机中发挥主力作用。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近30%,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超60%。全国电力供应系列指数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达到225.4,“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25.4%;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17.5,“十四五”以来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7.5%,累计增速低于同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速107.9个百分点。煤电装机占比持续下降,降至33.2%,全国所有省份的煤电装机占比均已低于50%。

新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占总发电量比重超四分之一。在发电装机快速增长带动下,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合计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超四分之一,达到26.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23.7%。

不容忽视的是,上半年,除核电外,其他发电类型设备利用小时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分析,水电同比降低100小时,云南、四川水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其余省份受部分流域来水偏少影响,利用小时均有所降低。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下降47小时和66小时,与风光资源水平较常年同期略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快速增长有关。火电同比降低130小时,火电功能向系统调节和兜底保供转变,利用小时总体下降。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化,电力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局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如何更好统筹电力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

看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用电需求持续保持刚性增长,电力安全保供压力持续存在。“十五五”时期,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将不断夯实,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升级,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电气化水平将稳步提升,带动电力需求持续保持刚性增长。同时,新兴产业加速壮大,算力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电解水制氢等新业态成为拉动电力需求增长的新动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介绍,预计203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3万亿千瓦时以上。电力供需平衡难度持续增加,需要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环节迭代升级,有效满足体量庞大的新增用电需求。

看供给,清洁低碳转型带动新能源高速发展,高比例新能源消纳形势严峻。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引领新能源进入新一轮快速扩张期,2023年和2024年,全国风光发电合计新增装机分别达到2.94亿千瓦、3.60亿千瓦;2025年上半年新增2.6亿千瓦,较去年同期翻番。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致使系统消纳压力不断加大,持续保持较高新能源利用率的难度显著增加。2024年以来,部分资源富集地区风光利用率同比下降。

张琳说,“十五五”时期,新能源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预计年均新增装机达2亿千瓦至3亿千瓦。随着新能源电量渗透率逐步提高,全国新能源利用率将呈现下降态势,需要加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研究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新举措。

看机制,统一电力市场加速建设,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资源配置能力日益优化。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区域、省间高效协同,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有机衔接的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五五”时期,随着市场价格机制对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电源电网投资引导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需要加快完备统一电力市场功能。

“要加力实施关键领域电价机制改革,积极营造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与新型电力系统适配的全域政策制度体系。”张琳建议。(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