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开云online(中国)

开云online(中国)直播 开云网页版页面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生态环境> 环保开云网页版页面>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025-08-27 08:54

来源:人民论坛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事关我国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的重要变革。当前,我国已经迈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征程。在新征程上,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积极进展

顶层设计日趋完善。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六个机制”,该文件是我国首个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到制度安排和实践操作层面的纲领性文件。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为各部门各地区开展工作指明方向。

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方面的系统性改革,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筹协调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点工作,明确了分工和时间表,各项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组织编制《生态产品目录(2024年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见》,水利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在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中积极开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探索的通知》,中国气象局也出台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各部门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试点示范稳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除浙江省丽水市、江西省抚州市继续开展试点工作外,确定北京市延庆区、河北省承德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黄山市、福建省南平市、山东省烟台市、湖南省怀化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陕西省商洛市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与此同时,自然资源部在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生态环境部在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这些试点地区结合各自实际和基础条件,围绕生态产品价值评价及应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生态保护补偿、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绿色金融创新等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实践效果初步显现。随着各地实践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成效的典型案例。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探索“光伏+治沙”发展模式,光伏发电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农牧民利用光伏板下长出的草养羊,同时减缓土地沙化和草场退化速度,统筹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省商洛市将废弃矿山的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将满目疮痍的矿坑变废为宝,打造成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实现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的双赢。江西省抚州市积极探索林权抵押贷款、林业碳汇项目贷款、“古屋贷”等生态贷款;浙江省丽水市积极探索林权抵押贷款、“林业碳汇贷”、生态信用贷、“取水贷”、“生态区块链贷”等生态贷款,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绿色金融支持。浙江省丽水市打造“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路”“丽水山泉”等“山”字系的区域公用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产品增值溢价。

“十五五”时期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战略意义

“十五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时期,也是实现碳达峰的时期。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于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动能,彻底打破发展和保护的“二元悖论”,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发展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良好的生态环境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一样,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完善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促进资源环境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将生态产品蕴含的潜在需求激发出来,并转化为有效供给,推动统筹整合生态资源、数字资源及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绿色生产力。

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有利于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和成色,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生态成为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存在一定差距,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交叉重叠,尤其是乡村地区、革命老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具有生态优势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利于推动城乡之间、不同主体功能区域之间供需精准对接、要素有序流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自然财富、生态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让提供生态产品的地区和提供农产品、工业产品、服务产品的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有利于促进生态惠民生态富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通道,把生态资源存量变为经济收入流量,有利于让生态地区、乡村地区、革命老区的老百姓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走向“生态富”,让全体人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实现生态为民、生态惠民和生态富民。

“十五五”时期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关键抓手

“十五五”时期,随着人民群众对物质产品、服务产品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以价值转化为主线,以生态富民为目标,通过科技和文化赋能,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绿色生产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关键是要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可以概括为政府和市场两条路径,目前堵点难点主要在市场路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市场不够活跃,交易品种有限,碳排放权、排污权等涉及企业发展权,企业容易存在惜售行为。生态产业发展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农文旅层面,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无论是经济产出还是地方税收都有待提高,生态赋能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着力点要放在市场化上。首先,推动生态权益交易变现,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动资源环境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支持资源环境要素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丰富拓展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品种,推动碳汇、绿证、绿电交易,鼓励地方开展“生态券”、林业碳票、“湿地银行”等探索,不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其次,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种养殖模式和生态产品精深加工业,满足绿色消费新需求,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加快新产品研发。依托优质生态要素发展环境敏感型产业,积极推进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更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基赋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生态地区的产业竞争力。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存发展生态旅游业、文旅产业、康养产业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再次,推动生态产业的融合集成,将前端生态环境系统整治与后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统筹谋划,盘活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推动生态和农业、工业、文化旅游业、数字经济、大健康产业等融合发展,促进资源环境要素支持发展绿色生产力,催生光伏治沙、渔光互补、稻蟹共生、海洋牧场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延伸和拓展生态产品产业链,推进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类生态产品整体开发经营,打造生态大IP,全链条、多业态、多场景挖掘生态产品价值。同时,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建立生态产品认证体系,提升生态产品溢价。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重要目标是实现生态共富。创新生态共富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激活生态地区、乡村地区、革命老区的生态要素资源,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老百姓通过生态公益岗位、生态资产变现、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生态致富,是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方面。

实现生态共富,就是要增加生态地区老百姓的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及工资性收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调整与重构,政府通过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利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手段,促进社会资本由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领域向生态产品领域转移。其一,通过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森林、草原、湿地等专项转移支付,以及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逐步加大对生态地区的支持力度,实现保护者受益。其二,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生态地区发展生态产业,既可以增加地方税收,又可以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就业机会,获得工资性收入。其三,促进生态资源出让、转让、出租、抵押、担保、入股等,既可以盘活生态资源,促进生态资源的经营开发,又可以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其四,提供生态公益岗位,如生态管护员、护林员等,让生态地区的人民群众获得工资性收入。

实现生态共富的关键是改革创新。因此,需要做好自然资源产权改革的文章,从当前各地实践来看,对于产权明晰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自然资源,通过成立“两山合作社”,组建生态强村公司,将碎片化的生态资源收储并整合为优质资产包,吸引社会资本开发运营,较好地实现盘活生态资源——链接社会资本——开发生态产品——实现生态富民的完整闭环,下一步需要深化改革,通过“入股分红”“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储蓄分红”等多种模式,保障老百姓的利益。但是,对于水流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以及农民集体所有自然资源,在经营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产权不清晰、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经营开发受限、开发绩效不佳、生态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需要通过制度设计解决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在明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同时,放活生态资源的经营权,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收益分配机制,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另外,通过生态账户、生态积分等方式,引导公众更多地参与到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要坚持科技和文化赋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要对生态产品尤其是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进行调查监测,摸清家底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对生态资产、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核算,建立生态产品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更需要数字赋能。加强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在生态产品调查监测、生态产品供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产品交易等方面的应用,用数智化手段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促进数据资源共享与跨地区跨部门对接,推进跨区域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生态产品数据资源整合与流通共享,搭建数字化交易平台,构建全链条数字化交易生态。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也离不开文化赋能。中华民族通过世代实践探索形成了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智慧,如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等农业文化遗产,需要挖掘、恢复和传承我国的生态文化资源,打造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生态文化品牌,促进“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生态文化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体现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特色旅游产品,使生态产品价值通过文化旅游载体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增值。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要创新绿色金融。生态产品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由于缺乏抵押物和稳定现金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利于生态产品的经营开发。需要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推动资金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优化配置,为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提供长周期、低利率的贷款支持,降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融资成本,更好推动生态产品实现价值转化。

根据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评估结果,探索开展抵(质)押融资贷款,及时总结和提炼陕西省商洛市、北京市门头沟区、浙江省湖州市等地方的实践经验,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贷。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以生态资产附带的资源环境权益,如林权、公益林补偿、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作为抵质押物,以产业项目开发未来收益为依据进行贷款融资。探索基于生态信用的融资模式,其前提是根据企业和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建立生态信用体系,金融机构据此提供差异化的优惠服务和金融服务,可以借鉴浙江省丽水市的“两山”信用贷款。当然,由于生态产品受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供需等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经营开发风险较高,需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同时,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发挥生态产品产业链“链主”企业的信用担保增信作用;还要发挥保险机构的作用,引入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为企业或农户提供融资增信服务,通过创新保险产品提供生态风险保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求是》,2024年第11期。

②习近平:《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求是》,2022年第11期。

③李宏伟:《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年第10期。

④乔岳:《进一步提升绿色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国家治理》,2025年第8期。

⑤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基础能力增强计划”可持续发展方向课题组:《以更大决心和力度发展绿色生产力——基于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国家治理》,2024年第19期。

【责任编辑:郝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