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水稻田”全球青年杂交水稻梦计划将启动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8月7日,“爷爷的水稻田”全球青年杂交水稻梦计划第三次筹备会在江苏大学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20余所高校代表,以及相关学术机构、公益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计划内容设计、中外青年参与机制及校地协同路径深入研讨。

江苏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崔勇介绍,全球青年杂交水稻梦计划既是对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精神传承,也是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的具体实践。
在讨论环节,各单位代表结合自身优势提出特色方案。南京大学代表周碧雯提出“三维育人体系”,计划将水稻科普融入劳动教育课程,联合历史学院开发“稻作文明溯源”实践模块,通过对比稻作遗址与现代农业技术,帮助留学生理解中华农耕文化的延续性。
东南大学代表曹琪聚焦科技赋能,建议搭建“AI 稻田监测平台”,让中外青年通过智能设备实时追踪稻穗生长数据,同步开展“全球稻田数据对比”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农业科技创新思维。他特别强调:“要让留学生不仅是参与者,更成为杂交水稻技术的国际传播者。”
南京农业大学代表李子成则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出组建“青年农技导师团”,编写多语种《杂交水稻种植手册》,计划在启动仪式后开展“跨国稻田结对”活动,由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组成种植小组,共同完成从育苗到收割的全周期实践。
南京邮电大学代表孙委委分享了“科技+文创”融合思路,提议开发秸秆3D打印、稻米文创等体验项目,通过设计“水稻生长日志”数字平台,让青年用短视频记录种植过程,形成跨文化传播内容库。
江苏师范大学代表袁伟琦则建议举办“全球青年稻田短视频大赛”,以青春视角诠释袁隆平精神。
“爷爷的水稻田”公益项目发起人、中国作物学会特用作物专业委员会会长曾松亭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各高校所提建议充分展现了“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的融合思路。(王璐瑶)







